标签:
杂谈 |
莫言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接受了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看过《百年孤独》应该了解)和美国意识流小说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影响,其创作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轨迹,成为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又一个里程碑
*
《红高粱》可以说是莫言最成功的作了,它先后被拍成电影电视剧,且都收到了不俗的口碑。看过电影电视剧的可能被故事的跌宕起伏以及场景美感所俘获,觉得故事无缝连接行云流水,实际上还是把原著改动挺大的。
《红高粱》是以“我”的角度展开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故事的叙事方法大多采用倒叙和插叙,读起来更具有神秘感,和吸引力。
故事的发生地是高密东北乡。至于高密东北乡这个地方作者对其做过如下的描述:“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同时最圣洁最龌龊,也是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以及最能喝酒和最能爱的地方,这就是高密东北乡。
余占鳌,北国高大挺拔的红高粱哺育的一条刚烈的硬汉。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疾恶如仇的他杀了与母亲通奸的和尚,做了低贱的轿夫。一次偶然的抬轿经历使他不顾一切地爱上了戴凤莲。余占鳌一生杀人越货,与“我”奶奶在高粱地里纵情野合。“野合”粗而不俗,描写的是“我”奶奶和“我”爷爷本性的凸现,是反封建、追求幸福的象征,也是“我”爷爷、“我”奶奶为人性的自由而向封建道德破胆开战的精神所至,更是《红高粱》人物的原生态最突出的表现。
戴凤莲
《红高粱》小说的主题思想既张扬活得豪爽、个性解放、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又歌颂英勇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所谓个性解放,指人的个性的解放,是灵与人,神性与兽性,精神与物质,“社会人”与“自然的人”的统一 。人具有“自然人性”,人的生存本能与自然情欲。
书籍结尾余占鳌孤单活着,大结局意味深长,令人深思,回味无穷,建议一读。
视频可能图个新鲜,阅读方可领会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