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组每月一文(李碎琼)
(2020-06-12 10:32:32)分类: A3项目实施(B8教师阅读) |
二下第五单元解读设计
一、单元解读
(一)教材分析
二下第五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两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还有一个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
3篇课文中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
二下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
|
字词句 |
1.认识5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7个词语。 2. 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穴”等9个生字。 3. 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4.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5.背诵《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
|
阅 |
1.
2.
3.
4.
5. |
表 |
1.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 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
对教学目标进行梳理,结合语文要素的要求,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几个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继二年级上册 “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本单元3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惑后醒悟,学生读后会有不少感受,但是怎样组织语言去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于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
2.本单元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但是低段孩子受年龄、认知特点的限制,在朗读时常常会出现“拖腔拖调”、“怪腔怪调”、“平淡如水”等问题,因此在这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聚焦“读好对话的语气”这一目标,分步指导,螺旋上升。教学《寓言二则》时主要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语读好人物语言;《画杨桃》一课则要注意标点符号表情达意的作用,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情境读好对话,读出相应的感情与语调。《小马过河》一课适宜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采用分角色朗读,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
3.识字写字仍然是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本单元安排了认读生字43个,识写生字25个。认读生字,要学会归类,可以借助插图、可以结合生活经验,也可以利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字形方面,左右结构的的字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对于像“愿”、“麦”等生字要强调其结构和关键笔画的,再着重指导。
第五单元课时计划 |
|
课时内容 |
课时安排 |
整合学习课文《寓言二则》、《语文园地五》识字加油站 |
2 |
整合学习课文《画杨桃》、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一部分、“我的发现”、“我爱阅读”四部分 |
2 |
整合学习课文“小马过河”、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二部分 |
2 |
结合“口语交际”和“日积月累”制定《班级图书管理公约》 |
1 |
三、课时计划
四、实施建议
《寓言两则》
板块一 认读字词,理解题意
首先出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形声字,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生交流发现“寓”、“圈”、“叼”、“坊”、“疲”、“窟”、“窿”这些形声字,由“窟窿”引出68页识字加油站,明确“穴宝盖”与洞穴房屋有关,再讲解“厂字头”明确其与房屋山崖有关。其余要求认读的生字可以利用熟字识记、结合语境识记、动作演示等方法。
这一环节弱化传统的识字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形声字上面,高效梳理字词,形成整块教学。
板块二 读好对话 活化形象
当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以后,我们就可以带着孩子们去突破本课朗读的重难点“借助提示语读好人物的语言”。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两个故事,想一想人物对话该怎么读?通过随机导读,引领孩子关注到文本对话中的提示语读好对话。如“街坊劝他说”,这时一定要读出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这种劝告是真诚恳切的。还有“自言自语”地说,“一边喘气一边说”这些语句都要进行关注,才能真正把握人物的情感世界,激活人物形象。
板块三 领悟寓意,指导书写
为了落实“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这一学习难点,要先带着学生厘清两个故事中内容谈谈对文中人物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最后再进行拓展延伸,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学生交流后,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典型事例。
本课要书写的生字左右结构不用花过多时间,要将关注点聚焦在上下结构的字,“牢、丢、告、筋”注意上下比例的安排,处理好上部和下部的宽窄关系。半包围“疲”字的书写要一笔一划重点指导。
《画杨桃》
板块一 整合识字,整体感知
严肃 教诲 哈哈大笑 教室 靠边 审视 |
第一组:发现两个近义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再说一些,引出69页“我的发现”。
第二组:都表示笑声,还知道哪些?——引出68页,自己读一读,选一两个词语进行表演。
通过整合,充实了识字容量,也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不断深化。
2.借助课堂作业本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板块二
板块三 联读感悟,书写生字
1.读好人物,读懂故事后,我们可以将《画杨桃》与园地《好天气和坏天气》两个同一主题的文章进行联读,从更多角度感知“不同角度看问题,结果也会大不一样”这一观点。教学时,可以通过组织谈论交流、可以说说两篇文章的异同,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表格设计串联联读活动。
事物 |
一种结果 |
另一种结果 |
变化的原因 |
画杨桃 |
椭圆形 |
五角星 |
角度 |
天气 |
下雨、晴天都是坏天气 |
下雨、晴天都是好天气 |
想法 |
2.本课写字教学可以将生字按照结构进行分类,其中左右结构的字注意提醒“哈、嘻”口要写的小且靠上。而“图”、“座”两个字则要注意指导笔顺。其他的由学生自主观察,书写。
《小马过河》
板块一 分类识字,整体感知
本课生字可以规整为有规律的几组词语,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第一组先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条,让学生自己谈谈识字好方法。第二组关注叠词“妈妈”、“伯伯”、“试试”,第三组关注含多音字的词语“磨坊、没过小腿、为难”等。第四组读好词串“一匹老马,一匹小马,一条小河,一头老牛,一只松鼠”等。再利用这组词语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板块二 自读课文 角色朗读
板块三 辨析观点 读透故事
为了实现“引导学生谈想法”的目标,这课可以先引导学生围绕小马如何解决问题,谈谈对小马的印象,鼓励学生多角度进行交流。再结合课后第三题,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发表看法,最后说说理由。以此辨析整个故事,进而读懂整个故事。
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愿、意、该、刻、突”等字的点画较多,要注意点画的不同方向,还要注意不要漏写。“愿、麦、突”等字,有撇捺的笔画,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位置和轻重,撇捺要舒展些。注意辨析“该、刻”两字的异同,再指导正确书写。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板块一 导入主题,分工指导
进入口语交际后,要先指导细节明确讨论时要做到主动表达、认真倾听、礼貌有序,再明确分工一人记录、一人评价、一人汇报、一人主持。
板块二
图书班级管理公约 爱读书,爱护书,不撕不扯不乱画 文明借书有秩序,不推不挤要謙让。 按时归还要牢记,图书不出教室去。 人人都当管理员,图书本本展笑颜。 |
这部分教学在传统口语交际课的基础上,融入了园地《弟子规》的学习内容,充实了教学容量的同时,也让两部分的学习相互促进,在情境运用中学生对两部分的内容理解更加深刻。
五、整合效果
1.学习课时比较
从原来的12-14课时,到现在的7课时,缩短了课时量。在更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内容。
2.学习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