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记录表

(2012-05-23 19:56:24)
分类: A3项目实施(B9经验分享)

主题教研活动记录表——理论学习

   2012         24  日                        

主 

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重组

记录人

侯海哨

中心发言人

徐辉

备课老师签名:张利娟  傅春燕  侯海哨  潘晓梅  余红如  徐辉

 

 

 

 

 

 

 

教学内容这是教师施教的主要凭借,新课程的开放性为教师自主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根据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发展精选教学内容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精当。首先教师钻研教材要深,要“进得去”“出得来”。钻进去潜心体会本文,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再在此基础上精选出课堂的训练点。精选出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正确无误,体现科学性;要反映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还应富有启发性或实际教育意义及培养价值。
    二、针对学生实际,着眼于知识拓展整合教学内容
     对已有教学内容的处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加工,整合、拓展;要力求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教材的内容包括文本、插图、练习及语文乐园,这些内容可以进行有效整合,教材内容的序列也可进行调整,整合得当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遵从适度原则,对着眼于学生接受把握内容度量
    选择和重组教学内容,一定要以学生的可接受性为量度,坚持适量适度原则。所谓的适度主要是指广度、难度和深度。广度,就是在教学内容的广度上要控制好,内容太多,学生难以消化;适度。指的是要控制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深度。教学内容难度与深度的确定是保障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深度一定要适宜,一定要把握好教学内容难易深浅的程度。教学内容的广度也要适当,要围绕教材内容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博”与“精”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要局限于既定教材,应适当加以延伸,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一种充实感,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又必须是精心筛选的,要具有基础性和示范性,以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依据教学实际,着眼于学生特点布局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呈现的程序,应遵循事物的内在发展逻辑,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及学习语言的规律。

    当然,教学内容的变序决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教材本身的点,突破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或教材结构,直入重难点或抓住关键语句组织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这样的教法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打破了程序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主题教研活动记录表——备课、上课、评课

课  题:古诗词三首

主 题 集 体 备 课

中心发言人

徐辉

时 

第 3 周

备课老师签名:张利娟  傅春燕  侯海哨  潘晓梅  余红如

主题集体备课材料附后

主 题 集 体 观 课

做课老师

徐辉

时 间

第 4 周   星期四   第 4 节

组内听课老师签名:张利娟  傅春燕  侯海哨  潘晓梅  余红如

听课人数

20人

教学设计附后

                    主 题 集 体 评 课

记录人

侯海哨

时 间

第  4周   星期  四  第 4 节

课堂

主要

优缺

方面

 

现在文体意识淡薄,但徐老师关注到了这是一首古诗,把他当作古诗来教。首先是教师诗化的语言让我们感觉到了这堂课是在教学古诗。其次是教师把握住了古诗“精炼、跳跃、浓缩”的特点,将四句诗渐渐地读胖读厚。对于小学生来说,诗的学习本身就是难点,再加上牧童无忧无虑、安然恬淡的生活,和孩子有着时空的隔阂,所以体会诗的情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徐老师处理时就非常得“巧妙”,她让学生“抓诗眼,边读边想像”。如:徐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牧童》诗时说,“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然后就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展开教学,抓住“铺”“弄”“卧”对原野、弄笛和卧姿展开想像,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让他们的情绪与诗人产生共鸣,感悟牧童的悠闲自得。学生通过想象感受了意趣,用心灵捕捉了诗的意象和境界,慢慢地将古诗读胖读厚了。

做课

老师

反思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对诗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的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诗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如“不脱蓑衣卧月明”引导学生想象: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通过想象,体会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并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教学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信任学生,学生也会充分信任自己,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美丽的火花,但是反思之余也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随机进行引导,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主题教研活动记录表——备课、上课、评课

课  题:儿童诗两首

主 题 集 体 备 课

中心发言人

傅春燕

时 

第 4  

备课老师签名: 徐辉  余红如  张利娟潘晓梅  侯海哨

主题集体备课材料附后

主 题 集 体 观 课

做课老师

傅春燕

时 间

第 5  周   星期  四  第 4 节

组内听课老师签名:徐辉  余红如  张利娟潘晓梅  侯海哨

听课人数

20人

教学设计附后

                    主题 集 体 评 课

记录人

 

时 间

第   周   星期    第 

课堂

主要

优缺

方面

纵观本堂课,教学过程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凸现了教材功能,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培养,真正回归于语文的本来面目,还语文于本色。陈老师能充分领悟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各个环节在本课中紧紧围绕此重点,通过双向互动的学习模式,使重点落到实处.符合了课标的要求。但课堂中,教师是否能够创设一种轻松的环境,一个儿童的乐园,我想更能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听了陈老师的课,我仿佛真正理解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境界。我想,这是我们所有一线语文教师要追求的,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做课

老师

反思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3.拓展延伸。写写自己童年的梦想与童年趣事。遗憾: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读出诗的意境来,还要加强朗读。

 

 

主题教研活动记录表——备课、上课、评课

课  题:《临死前的严监生》

主 题 集 体 备 课

中心发言人

张利娟

时 

第8周

备课老师签名:余红如、侯海哨、付春燕、潘晓梅、徐辉

主题集体备课材料附后

主 题 集 体 观 课

做课老师

张利娟

时 间

第9 周   星期四 第1节

组内听课老师签名:余红如、侯海哨、付春燕、潘晓梅、徐辉

听课人数

15

教学设计附后

                    主 题 集 体 评 课

记录人

张利娟

时 间

第9周   星期 四  第3节

课堂

主要

优缺

方面

 

本堂课张老师在词语落实方面很到位。一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注释理解词句,如“监生”、“一声不倒一声”的意思。二是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如多音字“挑”在语境中选择正确读音,还有“诸亲六眷”结合上下文理解;三是抓关键词理解词句。如抓住“头摇了两三摇、狠狠摇、闭着眼摇,伸出两个手指头、越发指得紧、指着不动”,深入品读、理解、对话。让词的色彩与生命在学生心灵中活现起来,同时,使得人物的奇特表现与鲜明个性,在学生的心灵世界活现起来,词句意蕴立体化了,人物形象也就立体化了。抓好词句的落实,阅读教学才能出彩。不足:1、课堂进入匆忙。2、评价实效不高。  

做课

老师

反思

本节课,为了达到读好的目标,我的操作是这样展开的: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2、请几位同学分句朗读,教师边听边正音。3、学生带着理解读,教师进行初步的朗读指导。4、学生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5、默读质疑。6、浏览勾画重点语句。7、提炼描写动作、神态的语句读,发现细节描写特点,品读悟法。8、还原回语言情境中读,走进人物心里。  

这样层层推进,学生在充分的读书中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领悟表达方法。  

  主题教研活动记录表——备课、上课、评课

课  题:梦想的力量

主 题 集 体 备 课

中心发言人

潘晓梅

时 

第 12  

备课老师签名: 徐辉  侯海哨 傅春燕 张利娟 潘晓梅

主题集体备课材料附后

主 题 集 体 观 课

做课老师

潘晓梅

时 间

第  13 周  星期 二第二 

组内听课老师签名:徐辉  侯海哨 傅春燕 张利娟 潘晓梅

听课人数

组内5人

教学设计附后

                    主 题 集 体 评 课

记录人

潘晓梅

时 间

第13  周   星期二  第二 节

课堂

主要

优缺

方面

 

第一个亮点体现在潘老师对文本独特的解读上。课堂上潘老师通过三个板块进行教学:1、梦想的力量可以激励自己。2、梦想的力量可以感动他人。3、梦想的力量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和幸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升,这梦想的源泉是爱,梦想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潘老师先以“瑞恩的梦想是什么?”“瑞恩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这两个问题来梳理课文,然后紧紧围绕“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的无比巨大?”这个问题来研读课文,教学主线清晰,教学中既重视对全文的概览,又能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精读感悟。

第二个亮点略读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通过快速浏览提取信息,画一画相关的语句,写写批注感受,学生需要的培养的略读能力与习惯在课堂上得到了落实。

第三个亮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兼容。潘老师把瑞恩为实现梦想而做出努力的段落作为局部精读点,引导学生关注第六自然段的省略号:“会读书的孩子读省略号读到的不仅仅是六个点,而是一幅幅画面。”通过句式“当(谁)(干什么)的时候,瑞恩却在(干什么)”进行语言训练,并且渗透详略得当的写法。

第四个亮点是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与图片的呈现,比如非洲安格鲁地区缺水的情况;25元支票的来历;有了井之后,给安格鲁地区带来的变化;瑞恩的井基金会的运行情况。这些资料的运用更好地提升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形成与文本精神上更大的共鸣。

做课

老师

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我略显仓促,有一种一直在赶的感觉。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学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为人善良、有爱心。关键是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但是自己没有很好地抓住,没有深究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一直想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所有教学内容,高潮即将来临又把它压下去,实在是一种遗憾!虽然文章语言朴实,但是蕴涵丰富的情感,学生多读不仅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感情,而且越读越有体会。如果我能在课堂上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就能更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多读,学生才会真正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他们明白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付出艰苦的劳动。特别是第六小节,也就是描写瑞恩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做家务活挣钱这一节中,小瑞恩做了那么多事花了那么多时间足见他的耐心、坚强的意志。如果能让我重新上这一篇课文,我一定会多花时间让学生潜心阅读,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那么瑞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会更具有立体感,会打下更深的烙印。并联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略读课文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一点我自己也做的不够好。没有利用好第2个练习设计。“一个六岁男孩的梦想感动了谁,他怎么做,感动了谁,他怎么做……”在充分学习第六小节之后,完全可以通过自主阅读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不但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而且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梦想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可以唤起爱心,增进友谊、带来希望等等。这样在写好交流之后再来读重点句:“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此刻,我相信这是发自学生肺腑的,是一种情不自禁的真情流露。
 

 

                

 

 

 

 

 

 

 

 

 

 

 

 

主题教研活动记录表——备课、上课、评课

课  题:刷子李

主 题 集 体 备 课

中心发言人

余红如

时 

第 13 周

备课老师签名:徐辉  侯海哨 傅春燕 张利娟 潘晓梅

主题集体备课材料附后

主 题 集 体 观 课

做课老师

余红如

时 间

第  14 周   星期一 第 一 节

组内听课老师签名:徐辉  侯海哨 傅春燕 张利娟 潘晓梅

听课人数

5

教学设计附后

                    主 题 集 体 评 课

记录人

余红如

时 间

第  14 周  星期一  第 一 节

课堂

主要

优缺

方面

 

这节课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去朗读,去实践。在教学时,蒋旦老师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课题来了解课题的意思,再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刷子李的绝活表现在哪儿?”,引领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重点自然段。在交流、反馈中,教师引领学生找出重点句,并逐句进行理解、感悟。在讲到第五自然段“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这一句话时,教师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悠然”、从中落实词语教学,教师教得实在,学生学得实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 时间很紧,学生自己感悟的不多,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少了一点。
二、 内容的整合不够,可将曹小三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写作手法的巧妙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做课

老师

反思

经过同教研组老师的共同分析和探讨,他们给我指明方向――“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即目标求简明,过程求简要,引导求简练。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内容,从细节描写中感知“技艺高超” ;聚焦表达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中感知“一波三折”。本设计,始终考虑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取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些收获,使我意识到:心里有文本,眼里有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可行的、有效的。

                                      

主题教研活动记录表——备课、上课、评课

课  题:与象共舞

主 题 集 体 备 课

中心发言人

侯海哨

时 

第  15 

备课老师签名: 徐辉  余红如 傅春燕 张利娟 潘晓梅

主题集体备课材料附后

主 题 集 体 观 课

做课老师

侯海哨

时 间

第  16 周   星期五  第一节

组内听课老师签名:徐辉  余红如 傅春燕 张利娟 潘晓梅

听课人数

5

教学设计附后

                    主 题 集 体 评 课

记录人

侯海哨

时 间

第 16周   星期五  第三节

课堂

主要

优缺

方面

略读课文就是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的实践点,我们要着重引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加以运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优点:1、突破一点,形成一线;2.授之以法,循法而学

缺点:学生积极性没调动起来,对文本的挖掘还不够,语言训练点没落实好

做课

老师

反思

      在课堂上,我也尝试授以学生方法:透过二、三自然段不同角度的描写方法,第四自然段先总起后分述的表达方法,以及全文大量词语的拟人手法等表达出人象共处的和谐景象。但这些方法的渗透总显得呆板、生硬。以至整节略读课上仅有学法的牵引,而没有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运用过程。“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渗透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应是略读课上教师为培养学生读书能力所追寻的途径。细想,尊重编写意图,本课学习可联系上一篇课文《威尼斯的小艇》,通过比较学习,从而既了解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更大发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