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孩子出去玩,成年后影响人际交往能力
(2017-01-14 16:48:02)
标签:
健康情感育儿教育 |
分类: 心理咨询案例 |
作者:张愉悦
“我没有性取向的问题,”小北懊恼地说,“这几年天天做梦都想娶个老婆,和和美美过日子。”
父母感到小北在家总是很烦躁,老爱向家人发火,在婚姻这件事上不敢再多逼小北,可是父母着急呀!这孩子在家还算能说会道,性格也不是太内向,怎么一出去见人就那么放不开呢?
当我和小北单独面谈时,小北说,自己在领导面前特别拘束也就罢了,在女孩面前也紧张的要死,浑身不自在,大脑一片空白,根本就不知自己说了些什么话,与同龄男性感觉轻松些,但是发挥也不稳定,与人接触,事后非常难受,为不能正确表达自己被深深挫败,还不停去分析别人哪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越来越讨厌自己,根本没有心情恋爱。
“我觉得你说话言语流畅,状态没什么问题啊?”我赞赏地对小北说。
“唉,你是心理老师,所以我现在还算轻松,如果面对我喜欢的女孩,发挥就不理想,我太敏感了。”
“孤单”、“敏感”,这是当今独生子女身上常有的感受,两者加起来易形成被拒敏感,很想交朋友,很想融入到众人当中去,有时候越想交朋友,越觉得大家可能会不欢迎、
当我和小北讨论这个问题时,小北皱着眉头说:“对对对,这感觉特烦人。”
小北与人交往,尤其与女性交往时,出现的这种不自在,不舒服,有时甚至紧张不安的体验,是社交情绪的一种焦虑敏感状态。
如果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卫生教育引导,人是可以更好享受轻松人生的。可是一些青少年常因胆小怯弱、遇事紧张继而羞于与人交往,如果不及时调整,心理障碍将日益严重。最终可能发展为社交恐惧症,无法正常生活。
每天在我的咨询工作中都可能接待此类型的来访者,我相信,一个人如果成长的环境没有人为的破坏,任何人都能体验到日常社交的轻松愉快。
对于急于想摆脱这种消极痛苦体验的小北来说,不用我问原因,小北自顾分析开来........
10岁前小北和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对于三代单传的小北,爷爷奶奶担负的责任重大,他们不敢让小北出去玩,怕掉河里,怕小朋友欺负他,怕他和调皮的孩子学坏了.....
上学后,爷爷奶奶更管着不敢让小北出去玩,真怕耽误学习呀。老人家觉得,小北只有呆在家里才让他们放心。小时原本活泼调皮的小北不知不觉变得沉静许多。
10岁后小北进入城市读书,初入陌生的环境,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小北难免有些胆怯,父母如爷奶的教育模式一样是封闭式的----不能出去玩,小北父母每天教育的话是一个样:“学习搞上去就行,在学校也不要和同学瞎玩,耽误时间,同学能当饭吃吗?成绩好才是正道。”如果哪天写完作业,偷偷出去玩一会,小北都深怕父母责备。
“小时候出去玩家长不让,高中渐渐不想出去玩了,大学不会玩了,于是就有了好多孩子选择和游戏、电子书玩,长大工作后家长放手让玩时,不敢不愿出去玩了,是这样吗?”我帮谈得正愤青状的小北总结。
“是啊,老师!亲友同事都说我耍大牌,有个什么聚会难请得很呐!他们哪知道我的伤悲!父母越说让我放开,我越是做不到。”
由于与人际、社会接触互动太少,导致心理上社会化不足,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际交往的技巧能力明显欠缺。如果一个孩子因此在学校社会上再碰到一些人际挫折,极易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学家认为,所有的心理疾病都和人际交往有关系。
小东,高二学生,同小北小时一样受到家庭限制太多,社会化不足严重,与同学交流常常词不达意,行为怪异,尽管非常渴望朋友,用小东自己的话说:‘交友就是做不到从一而终。’玩着玩着同学就不愿和他玩了,因为同学总觉得他说话冒失突兀,郁闷的小东越来越敏感内向,学习上的好状态一去不复返,整日沉寂在人际烦扰之中,无法正常学习生活。
小西:研二学生,因是女孩,父母、爷爷、奶奶更是保护有加,儿时的小西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千万不要出去,外面骗子可多了!’小学时老师下课让大家尽量坐在座位上,小心不要碰着、磕着。中学时老师不让同学相互多玩,尤其男女之间,怕耽误学习。初中、高中一心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小西倒也安然渡过青春期。
读大学时,小西才明白自己的性格根本不是文静那么简单.,意识到自己人际能力有问题,是因为小西发现身边同学和自己不一样。他们为人处世怎么就那么大方自在呀。小西好羡慕,小西怕和人说话,因为紧张、心跳加快,有时都怕自己会昏过去。自己紧张也怕给别人带来不自在,好累呀!小西的办法就是逃避和所有同学老师相处。小西还好怕坐公交车、怕排队、怕去买东西和人说价格,总之人多就难受。天生丽质知书达理的研二学生小西说自己毫无自信,只会丢人现眼。
在我对小北描述其他来访者的症状时,我看到小北轻松了一些说:“原来我不是最严重的呀!”
“是呀,你和他们比小菜一碟。”我哈哈笑着肯定小北。
压抑、封闭的家庭教育和家长过高的期望造成了小北懦弱敏感又完美的个性,他不喜欢自己,他每天都太烦太累。
家长不是育儿专家,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可能会给孩子的人生之路带来困扰,常常孩子出现心理障碍时,家长还在云雾里不知其然。
咨询中小北已能理解到: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他要找方法成长自己,接纳过去,不再抱怨。
一:
二:
听到第二份作业,小北几乎要怪叫起来:“我都这么痛苦了,老师你还让我感激我的症状?”
小北参加几期青少年人际交往团体活动后.
不久小北再次约谈,用明显比上次轻松舒畅的语气对我说:“我真的找到症状对我有帮助的地方了!我发现,由于我太紧张难受,就很想摆脱这种情绪,我必须要找办法自救啊,我感到,我开始变得风趣幽默。有一位同事还特地告诉我他也感到我的变化。至于那部电影,也给了我不少鼓舞。我相信老师的话,‘任何能力都是不断锻炼而得来的。’
我很高兴,虽然小北的路还有很多艰辛,可是聪明的小北已经开了个好头,他会逐渐竖立更大信心。
人是属于社会的,社会交往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由此心理上一旦产生孤独焦虑,更加渴望朋友,可又害怕人际交往,一个人内心有多大矛盾冲突就会有多大痛苦。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工作两年职位一路狂升,手下几位职员中不乏有比他年龄大学历高的名牌大学生。原因是这个年轻人和谁都能谈得来,男女老少都喜欢他,和他在一起由不得你就心情舒畅,再看他的成长环境,父母性格开朗,家中常是高朋满座,大家庭,亲友多,假期不去这家去那家,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打小父母从不限制他和同伴玩,认为玩好,心情愉悦才能保持好的学习生活状态。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开心!
心理学家追踪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人生幸福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要与人打交道,人际交往---这个生活工作的基本保障能力,被现在多少家庭、学校忽略!
见过补英文、数学的,见过学习绘画音乐的,见过补充说话人际交往能力的吗?当家长意识到孩子的人际能力有问题,开始关注修补时,孩子其实早已患上心理障碍。
原本,在孩子的成长中,只要给予常规的环境,即可以自然而然获得的能力。遵循自然又科学地陪伴孩子成长,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太多现代家长要学习的课题。
遵循法律法规和职业心理师尊重保密原则
所有案例均经来访者同意授权
为保护来访者
案例均为化名
仅希望提供大众心理健康知识
万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