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那么多关于勇气的鸡汤,到底如何改变自己?
(2016-11-19 10:03:51)分类: 心理人生资源共享 |
想想我们自己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烦恼:每天都熬夜玩手机,第二天起不来,一次次说要早睡早起,然后又一次次地说“明天再开始吧”;天天早上喊着要转行,晚上又想,算了先这样吧;按书单买了十几本书,拆开包装后又安慰自己——先刷会微博吧。
我们总把这些让我们囿于现状的原因归结于“懒”,其实并不是,我们只是有一点点害怕变化,不敢去打破旧的习惯、尝试新的生活方式。
“变化”这个词,所指的范围还挺广的,大到结束一段感情、换一座城市生活、开始一份新的工作,小到每天早5分钟起床、尝试用一款新的粉底液,都是一种变化。这些变化中,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总的来说,所有的变化,都需要我们对已经熟悉的生活做出一定的调整。而科学研究发现,只要有调整,就会给我们造成压力,无论这种变化是大是小,是好是坏。心理学中还有一种症状就叫做“恐新症(Neophobia)”,指的就是人们不敢做出改变,害怕打破熟悉的生活,对尝试新事物很恐惧。
1. 我们的大脑天生抗拒变化
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更希望一切都能保持不变。前几天,我每天上班走的那条路突然开始维修,虽然我马上就在手机地图上找到了另一条路,也能到公司,但还是不自觉地就开始焦虑——这条路到底要走多久,危险不危险?当熟悉的信息突然不可用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吓唬我们,让我们对未知的东西产生一种恐惧感,这其实是我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机制,毕竟,熟悉的事物通常比未知的东西更安全。而“改变”本身,就是要去尝试新的东西,我们的大脑自然是抗拒的。
2. 我们的大脑害怕损失
改变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有时候反而会造成损失。比如跳槽,有可能付出了很多心血,最后反而还不如在前公司呆着舒服。我们的大脑对于“损失”这件事,特别敏感,所以我们内心其实很难接受,辛辛苦苦付出了努力,最后却没有一个期望的结果,之前的时间和精力全白费了,还不如保持现状。
大脑拼尽全力地去阻止我们做出改变,但我们也知道,如果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生活中就不得不去尝试一些新的事情。
因为:1.我们都不希望生活留下遗憾
都说人去世之前最遗憾的,不是做过什么,而是有很多事没做。玲小珑以前就觉得,蹦极啊潜水啊这些东西实在是太可怕,但经不住朋友怂恿,都去试了一下,现在已经上瘾了,甚至还考了潜水执照下来。后来,每次害怕尝试什么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You only live once.
2.
无论改变的结果如何,光是做出改变本身这件事,就已经足够勇敢了。从中你会得到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会在你下一次想要尝试什么的时候,给你更多的底气。
3. 改变会让我们更有趣呀
毕竟,一个几十年每天坚持只吃馒头喝白开水的人,能指望他和你聊什么美食呢。越多去尝试新的东西,我们的阅历当然也就越丰富。
1. 告诉自己,压力是变化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就是恐惧和焦虑的情绪阻止了我们做出改变,其实这些情绪,一周之后你再回头看的时候,对你完全没有任何影响,只是让你那一时很难受。就说早5分钟起床这事吧,最难熬的就是闹铃响后的那几分钟,让人觉得天都塌了,但只要成功爬起来了,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感谢你自己。
2. 试试把自己当做手机系统来看待
每次手机升级之后,最开始心里都是崩溃的——怎么这么丑,这么难用,我们只是习惯了之前的系统,其实用两天就适应了。我们改变自己也是一样,要允许自己有一个不适应的时期,换了新住址也好、新工作也好,不要指望一下子就得心应手。
3.
上次想要换工作的时候,我就把留在旧公司和跳槽去新公司的优点缺点,从工资、成长空间、人际关系、路上时间等各个方面列了一张单子出来,标上每一项在我心里的权重,然后算出一个分数,让我的决定更理性一些,不会受太多情绪的影响。玲小珑亲测,这种方法是很管用的。你们也可以试一试,把现状和做出改变后的优缺点、可能遇到的风险都写下来,会让你清晰很多。
当我们明明知道,我们的坚持变得毫无意义,只会让自己一直难受下去的时候,如果改变能带来更好的希望,那就不要怕去做出变化。恐惧和压力都会消失哒,多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你会发现,生活在一点点变得好起来呢。
版权声明:精选的文章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沟通授权,删除或重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