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效应】红苹果效应

(2014-09-21 09:17:22)
标签:

育儿

健康

情感

分类: 中心公众微信美文
伦敦大学的教授们做了一个实验,参加实验的是几十对父子,并分成了两个小组来进行实验。

第一组的实验是这样的:父亲手拿苹果,郑重其事地对孩子说:这个苹果一点也不甜,还有点酸涩,你不要吃。说完,父亲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房间。

经过统计,有63%的孩子在父亲离开后,没有吃草果,37%的孩子忍不住吃了苹果。

第二组的实验是这样的:父亲手拿苹果,郑重其事地对孩子说:这个苹果一点也不甜,还有点酸涩,你不要吃。说完,父亲吃了一口,摇摇头,离开了房间。

这个实验的统计结果是这样的:在平均不到5秒钟的时间内,95%的孩子都忍不住咬了苹果,只有5%的孩子没有吃苹果。

通过这样的对比,我想大家应该很容易就看到,身教与言传哪一个更加重要。是的,事实证明,身教的作用,要比言传高出很多。这就是著名的红苹果效应。

1980年,伦敦的卡斯比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尝试,他对1000名3岁的儿童进行了面试,根据面试的结果,他将这些幼儿分成了5类:良好适应40%充满自信28%坐立不安10%

沉默寡言 8%自我约束 14%。

23年后的2003年,他又对这些已经26岁的青年们再次进行了面试,结果如下。

当年归类为良好适应的孩子他们小时候表现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26岁后性格依旧如此。

当年归类为充满自信的孩子,他们小时候活泼热心,26时,他们开朗、果断,领导欲较强。

当年归类为坐立不安的孩子,他们小时候行为消极,注意力容易分散,长大后,他们表现得容易紧张,心胸狭窄,容易产生对抗情绪。

当年归类为沉默寡言的孩子,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当年归类为自我约束的幼儿,他们长大后性格还是和小时候一样拘谨。

这一研究指出:一般来讲,3岁幼儿的言行就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和我们这里的俗语3岁看80是不谋而合,当然,卡斯比教授也承认一个人的性格到成年后又改变的情况是存在的,这与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是有密切关系的。

举这两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作为我们幼儿教师来讲,肩头的担子是很重的,我们担负着塑造孩子性格的重要责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更要注重以身作则,言传更要身教。孩子的心灵是珍贵的艺术品,需要我们倾心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