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三)

(2013-11-29 17:33:26)
标签:

合肥芝麻开门心理咨询

青少年心理

分类: 家长天空

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后果严重
   我先以两个案例列举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的严重后果:
    第一个案例:一个妈妈无奈地向老师诉说:“我家斌斌太娇气了,今年都要读小学了,但是稍微有点不顺心就哭,不让他喝汽水哭,被才1岁的表妹打了一下也哭,女孩子都没他爱哭。为什么我家的孩子那么爱哭?”老师在对徐女士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了解后,得出一个结论,斌斌的爱哭与爸爸在斌斌的家庭教育中缺失有很大关系。在斌斌的家里,妈妈暂时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主要的时间都用在照顾斌斌上,因此职业是司机的爸爸成为了家庭的经济支柱,为了让家里生活无忧,斌斌爸爸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工作,下班后回家只顾自己看电视,或找人下棋、聊天,很少与孩子交往,似乎孩子并不存在。为此,夫妻俩常吵架,怄气。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懦弱、胆小,没有创造性,爱哭的个性,爸爸在斌斌的教育中,可以说是缺席的。
    在前面我们说过,父亲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果断、坚强、敢于冒险、敢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开朗、宽容等个性品质。如果父亲经常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父亲的这些行为方式与性格特点。心理学家麦克·文尼曾做过试验,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个小时的孩子,和那些一个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个小时的孩子比,他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能从事的活动风格更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或者冒险性,更具有男子汉的气概。而斌斌每天和爸爸相处的时间还不到30分钟,因此斌斌的性格更多地受妈妈影响,显得娇气和软弱。
    第二个案例:网络成瘾者小东,16岁,3年前开始沉迷网络,经常不回家。初二辍学,已经一年多没有读书了。终日留恋网吧,有小偷小摸行为,多次被治安队教育,性格叛逆。那么他的家庭关系是什么样的呢?小东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疏远,很少和儿子交流,加上年龄上的差距,父子之间的代沟十分严重。自小东出世以来,母亲基本包办了对儿子的家庭教育,父亲在整个教育环节里很少插手。
    在孩子性格成型的过程中,来自父亲的教育对于健康性格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男孩子。父亲相对伟岸与粗旷的形象会令他们联想到男子气概,同时父亲往往是勇敢,坚强等性格的主要塑造者。男孩子可以在父亲身上学到对社会的适应性,树立自豪感、权威感和责任感。但由于母亲的教导往往注重生活细节和谨慎性格的培养,显然不能代替父亲教育的作用。小东在缺少父亲影响而单凭母亲教育的环境下成长,这就造成了他缺乏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社会适应能力低,辨别能力低,情商低的结果。在小学阶段母亲还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但一旦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交际圈的扩大,母亲对于孩子的管教越来越力不从心。小东受迷上了网络游戏,加上自小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和归属感,所以走上了沉迷网络离家出走之路。这两个案例都是父亲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性格产生缺陷的不良后果。
    许多调查和研究也已证实,大多数儿童的心理、情感或行为问题都与父性教育的缺失有关。比如,较少接触爸爸的婴儿,许多技能发展都比较迟缓,长大后情绪变化激烈、易冲动,自我控制较差,缺乏自尊心,人际关系紧张,反社会行为较多等等。人们把这些表现称为“父爱缺乏综合症”的典型症状。不论是大学生自杀还是暴力行为,甚至硫酸泼熊事件,都反映了父性教育的缺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缺乏父爱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长期缺乏父爱,孩子就可能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给孩子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带来诸多的困扰,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正常发展。美、英、德等国的一些研究发现,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愈小,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愈大,并且对男孩的影响更为严重。有统计数据表明,生长在缺乏父爱的家庭,男孩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是女孩的1一3倍。尤其令人深省的是,那些双亲均在但父爱缺乏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患“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可能性更大。美国婚姻问题专家道格拉斯所作的统计还显示:小时候患“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孩子与那些享受到充分父爱的孩子比较,他们中学辍学率及成年后犯罪率均高出2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几率则高出3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