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课《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2012-10-05 14:06:10)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课教学设计 |
《踏
金坛市河滨小学
教学目标:
1.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的意境。
2.能在演唱中充分体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3.了解词曲作者及歌曲的相关背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富有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弱起拍处的演唱。
2.跳音记号的演唱。
3.大跳音程的演唱。
4.歌曲中力度的表现。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老师带来一段大家很熟悉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学生聆听《铃儿响叮当》伴奏音乐)
学生:《铃儿响叮当》
教师:非常棒,这是一首好听的美国歌曲。今天我们的音乐课也和铃儿有关,和响叮当有关 ,出示ppt,老师这有四个“响叮当”,我加上曲谱,考考局小的同学们能不能唱一唱,看看你们的唱谱能力有没有我们金坛的孩子棒。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曲谱。(用稍慢的速度跟钢琴声视唱曲谱,引导学生句中的八分休止符以及最后一小节的音准。)
3 5
教师:铃声清脆、悦耳,应该唱得跳跃、有弹性。老师给它加上记号,这是什么记号?
学生:跳音记号。
教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学生跟琴声演唱)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这是一组歌词,老师还带来一首像诗一样的歌词,名字叫《踏雪寻梅》。
二、歌词欣赏
教师: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歌词。(教师配乐朗读歌词,并解释“雪霁”、“坝桥”)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你就是诗中骑驴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愉悦、悠闲、心旷神怡、怡然自得……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出示梅花的图片,视听结合配乐朗诵,营造情境)很多人喜爱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一支支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用他们的笔描绘它、赞美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踏雪寻梅》。(学生齐读)
教师:老师非常喜欢歌词中的这一句,仿佛让我问道了那幽幽的腊梅花香“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一起来认识一下这首词的作者——刘雪庵。(介绍词作者刘雪庵)后来,这首词由刘雪庵的老师黄自谱曲,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曲作者黄自。(介绍曲作者黄自)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由刘雪庵作词、黄自谱曲的《踏雪寻梅》。
三、听音练习
教师:我们在学歌之前要进行一个闯关游戏——踏歌寻音,你们有没有信心?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下面的旋律中缺少一个或两个音符,你能根据听到的旋律,从所给的八朵梅花中找出这些音符吗?(出示八朵梅花,唱音阶,构唱音程。)
教师:请同学们看红框的乐句,请仔细听辨。(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听辨。)
3 5
学生:这个音是“la”。
教师:恭喜你答对了,但是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另外的两个音,有点难度哦,仔细听!(略)
(学生再听,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方法听辨,及时鼓励。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曲谱,注意乐句开始的弱拍演唱。)
四、学唱歌曲
教师:同学们真的很不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出示完整歌曲,其实刚才我们闯关中的旋律就是歌曲中的几个乐句,听老师完整唱一唱这首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加上旋律以后的踏雪寻梅。(老师范唱。)
分句学唱歌谱,歌词,教师关注学生演唱,及时纠正。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让我们跟着琴声用lu音完整地哼唱歌曲。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现在老师再为大家演唱一遍歌曲,请同学们在心中默唱歌词。
教师:现在我想邀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我把这种演唱叫做接龙填空。同学们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当老师唱完一个乐句,请同学们延续老师的情绪继续演唱下一个乐句,依次交替。(接龙演唱,及时纠正,提醒学生注意听老师的声音与情绪。)
教师:同学们唱得真棒!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五、表现歌曲
教师:歌曲中哪一个乐句应该唱得强一些呢?
学生:“好花采得瓶供养”这一句应该唱得强一些,因为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由衷的喜爱。(闻着花香,把内心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受一下子抒发出来)
教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这一句,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叹。在曲谱中,强力度用f表示。(谱中出现记号)请同学们接着老师的演唱来唱一唱这一句,注意休止的地方。(教师唱前面的乐句,请学生衔接演唱。)
教师:其实在歌曲的演唱中,还有很多记号在提示演唱者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歌谱中出现力度记号,复习回顾。)
教师:“mp”是力度记号。歌曲的开始部分表现了一种清新、明朗的情景,演唱时不用太强,所以用中弱的力度演唱。
教师:跳音处,怎样唱更生动呢?这铃铛是挂在驴脖子上的,如果梅花在这,骑驴的人从远处走来,越走越近,你觉得应该怎么唱?(练习这一句)
教师:请同学们跟着伴奏音乐,试着看老师的指挥演唱歌曲。
六、拓展部分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听另外一个版本的《踏雪寻梅》,仔细听一听和我们的演唱有什么区别?并说说你的感受。(听童声合唱《踏雪寻梅》,感受合唱的表现力。)
学生:我们原来的演唱是齐唱,这个版本是合唱……这个版本的速度稍微快些,显得更活泼、更快乐……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正确,我们的演唱形式是童声齐唱,而这个是一个童声合唱的,老师也为这首歌曲加上一个简单的二声部,让我们听一听,师弹,生唱。教师唱主旋律,生唱二声部。强调“铃铛的声音要清脆”。学生分两声部练习,交换。
教师:今天我们学唱了《踏雪寻梅》这首歌,可能有同学会问,为什么歌曲中踏雪赏花要骑驴呢?说到“踏雪寻梅”这个词,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去搜索关键词“孟浩然”、“踏雪寻梅”,你就能找到答案。
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在童声合唱《踏雪寻梅》的音乐声中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