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人物服饰——发型

(2017-10-18 11:31:15)
标签:

教育

文化

学习

研究

收藏

分类: 教育教学

中国古代人物服饰——发型

    古代人物画的发型甚多,特别是以仕女的发髻造型,变化更是富丽多姿。上古时代,男女的发髻比较简单,一般用骨簪贯在发顶,用羊毛系结而挽髻,男女发型皆较简便自然。从记载看,男子成年时则加冠,女子成年时则挽髻,男人的发髻则被冠、巾,帻、帽、盔等所替用,女人的发髻则沿着富丽多姿而迅速发展。

    据记载秦始皇信奉仙道之术,崇向仙女发型,则令宫中后妃美女浓装艳饰,使发型变化多而新奇,于是相互崇向仿学与创新,使妇女发型的变化与装饰更加丰富多采而侈靡。这种崇向一直延续以后的各个朝代,特别是汉,唐两代,发型的装饰变化更精致而艳丽,仅段成二式的《髻鬟品》所记载,这段期间所创的发型,其名不下百余种,元、明两代发型不作为审美的主要重点,于是就逐步趋向简约与单纯。高髻之风,浓装艳饰也逐步减少,到清代则以满制为主,男人发式梳有长辫,女人发型则以后垂髻为主。我们在塑造古代人物画时,特别是仕女画,更须考究,在此只作一般概述,以供造型时参考。

 一、男人发型:

    男人发型一般较简单,多为年幼未冠,或农夫、庶民,野老,逸叟之类所采
用,据记载有童髻,有发分两髻,有顶留一髻,有剃落发,有顶留髻余发皆除,有拔除发,有剪发,有编发,有披发,有剪前披后令圆①等发式,清制还有梳长辫之发式。(见图14)

1、发分两髻:
     主要是婴童,幼年和少年之发型,这种发型将发平梳分为两侧,以丝线结扎,挽成两髻,放置于头部之两侧,挽髻余下之两股尾髯令其自然垂下。(见图14)

2、顶留一髻:
    这种发型最为普遍,是一般布衣庶民,与未冠青年之主要发式,这种发型是将其发上梳,拢结于顶,再盘结挽髻,并以簪贯之,使其牢固稳定。(见图14)

3、剃落发:
    主要是僧尼发式,农夫、野叟也有采用,可适当参用。(见图14)

4、编发:
    在秦汉时代,编发甚盛,此图发型是据秦始皇陵之土俑而绘制的,多为武士、庶民,商贾等所采用,清制编发则将发拢结于脑后,再编梳成辫而垂于背后。(见图14)

5、披发:
    此种发式多为术士、老叟与隐士所好用,在人物造型时,可适当参考。(见图14)

6、剪前披后令圆:
    这种发式多为老人所用,‘布衣庶民、农夫商贾等等也常采用,其制是将头前剃落,留下后发,令之披圆。(见图14)

相关图片如下:

http://s3/mw690/002MDxsRzy7f6msaoYqb2&690
①《法苑珠林,云:“古人发式妆饰种种不同,或有长发,或分为两臀,或有剃落发,或有顶留一臀余发皆除,名周罗发,或有拔除发,或有剪发,或有编发,或有披发,或有剪前披后令圆。”
  二、妇女发型:

    发式是妇女头部的重要装饰,能增加其仪容的俊美。古代妇女发式造型的变·化,极为富丽而多姿,历代相承,不断变化,从简至繁,,又从繁复简,往返交替,有关记载甚多,仅就《髻鬟品》记载就不下百余种。这些发名皆是由发型与首饰寓意而命名,绰号虽多,按其编法与发式可概括为几种基本类型,简述于下:

 1、结鬟式:
    这类发型,皆是结鬟而成,有的耸立头顶,有的倾向两侧,有的平展,,有的垂挂,妇女自身头发有限,往往加上‘假发”,首饰,巍峨华丽。据记载:相传汉武帝时,瑶池王母来会,诸仙女之发髻皆异人间,高环巍峨,帝令官妃仿效,因此号为“高鬟望仙髻”①,再饰有各种珠宝,金簪风钗或步摇,就更华丽高贵。这种高环发型有一至九鬟,是最尊贵的发式,多用来表示神话中之仙女,皇后贵妃与名贵女流的发型(从八十七神仙图卷与永乐宫壁画的玉女等发式亦可见证)。未出室的少女也可采用,但装饰不宜过分华丽,这种发式秦汉两代及秦以前各代颇为盛行,汉以后各代多崇为仙女发型,名流仕女也有采用。
    其形式有高鬟,有乎鬟,有垂鬟,有在头顶,有在两侧,鬟数也可随意结扎而定,变化很多,可灵活运用。(见图15)

 相关图片如下:

http://s7/mw690/002MDxsRzy7f6muxOLk56&690

①  ●炎教子,云:’汉武帝时,王母降,诸仙髻皆异人间,帝令宫中效之号,飞仙髻,,亦称‘高鬟望仙臀’.又在《中华古今注,云:’始皇诏后梳凌云臀,三妃梳望仙九鬟臀,九嫔梳参鸾髻,至汉高祖又令官人梳奉圣髻,武帝又令梳十二鬟臀.”

 
2、拧旋式:


    这是汉代末期始创的一种发式,据记载为甄后所刨,后相互崇向而流行。这种发式的编法是将头发分成几股,象拧麻花似地把发蟠曲扭转而缠盘在头上。据记载甄后入魏宫时,宫中有一绿蛇,甄后每日梳妆时,此蛇则盘缠成形,甄后仿效而梳成为髻,每天皆因蛇形变化而梳髻不同,因而号为“灵蛇髻”。


     ①这种发型灵活生动又饶有风韵,为神女与未出室的名贵女流所好用。这种发式变化的形式很多,可拧可盘,旋扭于头顶、头侧,头前,变化生动舒美,在古代仕女画中尤为多见。造型时可灵活运用。(见图16)

 
相关图片如下:

http://s11/mw690/002MDxsRzy7f6mwnlZUda&690
  ①《采兰杂志,云:“甄后既入魏宫,宫廷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nU盘结一臀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

 
3、盘叠式:

    这种发式在唐代的绘画、雕塑与墓壁画皆可见到,唐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李惠仙的墓壁画中,有很多盘叠的螺髻。据记载;唐长安的妇女好梳盘桓髻(即螺髻)。回,其形高耸而不走落,号为螺髻。在长安风靡一时,这种“螺髻”主要以盘叠形式作成,其法是将头发用丝线分股拢结系起,然后采用编、盘、叠等手法,把发髻盘叠成螺状,放置在头顶或两侧或前额与脑后,也可随意盘叠各种形式。这种发型秀丽而富有装饰性,在王渔洋之诗赞有“青螺如髻秀堪餐”,按盘叠之方法,可作出各式各样的螺謦。在造型中可灵活运用。(见图17)

 
相关图片如下:
http://s8/mw690/002MDxsRzy7f6mCBRvFf7&690
②  中华古今注,云:“长安妇女好为盘桓臀,到今其法不绝.”

 
4、反绾式:

    这类发式据段成式之《髻鬟品》中记有魏武帝宫中的宫妃梳反绾臀的记载,隋
唐这种发式也甚为流行①,在《妆台记》中记有“唐武德中梳半翻髻,反绾髻,分髫臀”。反绾是将头发拢高翻绾而成,  也属于高髻的发式,  其制法是将头发往后拢结,用丝线结扎,再分若干股,翻绾出各种式样。有的梳编成惊鸟双翼欲展的样于,称为“警鹄髻”,也有梳编成单刀或双刀的样子,称为“翻刀髻”,也有将多股的头发翻绾成花式,称为“百花”。其形式与手法甚多,皆靠拢结翻绾或反绾而成。
   这种发型多为宫妃、名贵女流所好用,未出室的少女常在反绾的髻下留一发
尾,使之垂在肩后,称为“燕尾,,,亦称“分髫髻”。历代的称呼虽不相同,但其基本发式是相似的,在造型时,可灵活变化与参考。

 
①  国宪家猷,云:“汉明帝令官人梳百合分寓。臀,同心臀.魏武帝令官人梳反绾臀.”又在《妆台记,云: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开元中梳双鬟望仙臀,贞元中梳归顺臀,帖五色花子.”

 
5、结椎式:

    这类发式在古代妇女的发型中,最为普遍,采用最广,历代都有采用,延续最长,从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历代皆沿用。只是发型的高、平,低,及结椎在前、中、左右、后等变化不同而已。这种发式的梳编法,是将头发拢结在头顶或头侧,或前额与脑后,在扎束后挽结成椎,用簪或钗贯住,可盘卷成一椎、二椎至三椎,使之耸竖于头顶或两侧。据记载:梁翼之妻孙寿将结椎置于头侧,并使其下堕,称为“堕马髻”,亦称‘梁氏新妆’,曾风行一时,赵合德入宫时将发卷高为椎,称为“新兴髻”。梁鸿之妻孟光好梳“椎臀”。①这些发式皆是结椎式的变化,掌握其梳编法,就可变化或创制各式各样的椎髻,在造型时可灵活运用。各式椎髻多为已婚少妇所用。(见图19)

 
相关图片如下:

http://s8/mw690/002MDxsRzy7f6mzGeKXb7&690

①  《事物原始,云:“孙寿为堕马譬,赵合德入宫为卷发,号新兴臀,孟光为椎髻.”

 
6、对称式:


    这类发式从秦汉一直沿用下来,历代皆有采用,其典型的发式是“双丫髻”与“卯发”,“双丫髻”主要是宫廷侍女、侍婢丫环的发式,据传秦始皇令宫廷侍女梳双丫髻,穿背子与衫,历代沿继袭用,一直至清代仍是不变。这种发式是将头发从顶中分两大股,往两侧乎梳,并系结于两侧,再挽结成两大髻,使其对称放置在两侧。也可对称结鬟,使之垂下,为民间少女所好用。


“丱发”


     这是一种童发,男女皆可通用,因其形似“丱”,故称丱发”,其形制是将发分成两大股,对称系结成二椎,放置在左右两侧的头顶上,并在髻中引出一小绺尾发使其自然垂下,最长可至肩,为历代童发的主要发型。(见图20)

 
相关图片如下:

http://s7/mw690/002MDxsRzy7f6mF1Q8e96&690
    蝉鬓、博鬓,这两种不是发型,但是各种发型必需配备的两种鬓式。

    蝉鬓,据记载是魏文帝曹丕的宫人莫琼树所制①,它是两鬓的装饰,将两鬓梳得很薄而透明,形如蝉翼,故称“蝉鬓’,古诗中形容妇女经常有“云鬟雾鬓”之句,薄而透明的蝉鬓与厚而高实的发式结合与对比,使妇女的发型富于变化而别致
    博鬓,历代僻L仪典0,《舆服志》皆规定宫中的后妃要博鬓,品贵夫人也须博鬓,博鬓即以鬓掩耳,或往后拢掩半耳,是一种礼仪的鬓式。   


    妇女最常见的发型,按其梳编规律分为以上六大类,在造型时,可依据各类的梳编法,采用髻、鬟,盘,绾、叠,拧,结等等手法,梳编出更多的发式,并根据朝代、身分、年龄,个性崇好等结合而运用,就能创制较好的妇女发式。

 
 
(本文来源网络:华夏红莲华服工作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