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花鼓戏
(2016-08-31 07:34:16)分类: 闻辑启悟 |
浏阳花鼓戏
□丁纯蓝
浏阳花鼓戏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很多浏阳花鼓戏脍炙人口,流传广泛。 浏阳花鼓戏是浏阳最著名的戏种,不但在浏阳的东南西北四乡为老百姓的红白喜事、乔迁等活动频繁演出,而且还影响到了湖南的长沙、平江、醴陵和江西的萍乡等地。 花鼓戏唱起来韵味十足,器乐也都是简单喜庆,配上那大红大绿的衣服,带着美好的愿望,还有那赤裸裸的爱情通过唱词唱出来使观众大呼过瘾。 浏阳是个戏窝子,早在民国就有名,与益阳、邵阳并称为湖南花鼓戏界的“三阳开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解放初期。 我喜欢浏阳花鼓戏唱腔动听,动作优美,后台热闹,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我爱唱《手拉风箱》、《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新近学唱《瓜子红》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韵味,很好听,单纯唱得好听还不行,还要扮相美,还得明眸善睐。 我的真正花鼓戏发蒙是在浏阳官渡老街上的花鼓戏剧院,放了暑假,母亲带我到父亲工作的地方度假,我一个人傻傻地坐在台前那些个长长的木板凳上看演员排练《沙家浜》,一看就是大上午。 小时候没有电视看,剧团在晒谷坪里搭台唱戏,老百姓喜欢看,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请唱上几天几夜的花鼓戏,菜地里劳动时女人们也唱上几段,田地间男人们做事也要吼上几句:“小刘海在茅棚别了娘亲嗬”。我没事也哼哼“她叫妹子洗菜心哪”。还有《小姑贤》、《讨学钱》都有着深厚的生活情结。 小时候有一次在楼古粮站看临时搭台演戏,《追鱼》里面的鲤鱼精在台上痛不堪生的样子,在舞台上不停地翻跟斗的场景至今还记得。 名噪一时的花鼓戏《刘海砍礁》是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樵夫与狐狸精苦恋的动人故事,如今己成为湖南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我爱听《刘海砍礁》,一声娇滴滴的“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走哪嗬”迷死个人,夫妻对唱,妇孺皆知,女的温柔甜蜜,男的粗犷豪放,听上去热烈、诙谐、清新,纯洁。《刘海砍礁》中“风和日暖好春光”那段“采莲船调”就是典型的浏阳民间小调哩。 著名的歌曲《浏阳河》其实也是湖南花鼓戏《双送粮》中的一个小选段。记得有一次我参加长沙市歌唱大赛时,因口音带有浓重的浏阳口音一直拿不准哪首歌参赛,选了一首地道的《浏阳河》参加,半决赛训练我选唱了李谷一唱的版本《浏阳河》,这首歌巧妙之处在于有花鼓戏的调子,当时评委老师说:“你真聪明,这首歌可以用地方方言唱,又能发挥你甜美的音质”。后来我一路过关直到参加总决赛。 每天早上去上班,开晨会之前,我就吊一吊嗓子,唱几段花鼓戏,一次单位派我去为同事家做白喜事帮忙泡茶,同事和东家都要我去唱,我的声音把乐队的人给比下去了。其实我知道,我的修为还不够,最多也只能是打打帮手,当当群众演员,想得最多的还是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得传承、发展和创新。 浏阳这个“戏窝子”走出了欧阳予倩、欧阳山尊等戏剧大师和张定高、刘天庄、田运隆、田琼林、欧阳觉文、徐瑞萍、肖远扬、彭自兴省内外著名花鼓戏乐手、作曲家、导演和表演艺术家。 2016年7月,我拜访了浏阳花鼓戏剧团的创始人之一87岁的沈华金老师,她唱腔依然如行云流水。她甜蜜地回忆着剧团和她个人的辉煌历史,浏阳花鼓戏剧团曾被评为全国文艺界红旗单位。听母亲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浏阳花鼓戏很红火,那时浏阳花鼓戏剧团的女演员喻毓芳很出名。我们还去拜访了和喻毓芳老师同时代的女小生王青平老师,依然唱得铿锵有力。那年和浏阳文艺界的朋友们在欧阳予倩剧院看《秦香莲》全场满爆,原来她在里面演陈世美,散场的时候只见剧院门口车辆川流不息,到如今花鼓戏仍然是老百姓的精神大餐啊。 浏阳丰富而独特的地方方言更为浏阳花鼓戏的唱词增添了不凡的韵味。花鼓戏就全靠那吐词清楚,唱腔圆润,扮演滑稽,火候全靠演员来把握,锣鼓锵锵响,音响强烈,唱的人眉飞色舞,看的人目瞪口呆,真的是“唱戏的癫子,看戏的憨子”。跟着台上的笑,又跟着台上的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