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温巧克力的一些初步原理及方法

标签:
调温巧克力杂谈 |
对于巧克力,贝壳烘焙知道的不算太多,自己也在努力的学习。以下文章是在看了几本书籍和互联网的一些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操作,所写下的一些比较初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可能有不对的地方,也希望各位一起交流。
自己尝试调温了嘉利宝的这款53.8%的巧克力,尝试了很多次,掌握了方法之后不算难。调温之后的巧克力用来做造型巧克力,操作上会方便很多(易脱模),成品也漂亮(表面有光泽,长久放置表面也不会起白霜或者变暗),味道也极好(入口更加丝滑)。所以大家如果玩纯正的可可脂巧克力(非代可可脂),也一定不要偷懒哦。
一、巧克力的种类
1、代可可脂巧克力(免调温巧克力)
以植物油脂代替可可脂,价钱较便宜,多用作装饰之用。因不需调温,方便易用,只需直接溶解,置于室温,即可凝固及容易脱模。
2、调温巧克力
含有可可脂成份,巧克力味较佳,适合作各种甜品。
如制作造型巧克力,需经过调温,才会容易凝固脱模,巧克力表面才会带有光泽,于室温下不易溶化;如制作其它蛋糕、慕斯、雪糕等,因已拌入其它材料,故不需作调温。
调温巧克力分为三种: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
A、黑巧克力——可称纯巧克力,质地比较硬,可可含量高于50%。
B、牛奶巧克力——含可可脂40%或以上,至少含乳制品12%。
C、白巧克力——含可可脂30%以上,乳制品及糖份含量较高,所以较甜。
二、巧克力调温的原理
可可脂是多种不同类型的甘油三酸酯组成的混合体,因此,从液态→固态时,随不同的温度条件,会出现多种晶型。
可可脂晶型有γ、α、β’
、β四种,其中γ、α、β’晶型均不稳定,它们的形成不利于巧克力的质量提高,β晶型稳定,β晶型在巧克力制品中数量越高,成品质量越稳定。调温的目的就是使物料产生最高比例的β晶型。
三、不调温的缺点
如果没有进行调温,不是在最佳的状态下凝固的话,调温巧克力的凝固时间会延长,且形成没有光泽又粗糙的表面。再放置2~3天后,可可脂会浮上表面显露出白色,好像长了斑点一样,就是所谓的“白霜现象”。此外若使用模型制作,巧克力会比较难以顺利脱模,完全失去了巧克力凝固、收缩、光泽的三个特质。
四、调温的方式
调温操作是将调温巧克力依照熔化—冷却—加温的步骤进行,最重要在于每个阶段的温度。不同的巧克力的调温温度略有不同,一般在巧克力的包装上会有明确标识。
http://s3/middle/980aa4a6gc11aa818ebd2&690
如上图的嘉利宝巧克力,操作就是将巧克力先加热至45度融化,再降温至27度,在这个过程中,油脂产生晶核,并逐步由晶核产生γ、α、β’、
β四种晶型。随着温度的降低,结晶比例增大,部分不稳定晶型转变成稳定晶型。然后,将物料从27度回升至32度,目的是使低于29度下的不稳定晶型溶化,只保留稳定晶型。
五、调温的具体操作方法:
1、切碎
如果是块状的巧克力,需要先切小块,大概纽扣大小比较好,太大不易融化,太小会温度上升过快。很多调温巧克力本身就做成纽扣的粒状的,就可以省略这一步骤。
2、熔化
隔水加热巧克力,并不断搅拌。注意水不要煮开,最好控制在六七十度,使巧克力温度缓慢上升,直到45度。
3、降温
将调温巧克力的四分之三倒在大理石台上。尽量不要使空气进入巧克力,让巧克力紧贴大理石台,并移动三角刮刀,将巧克力推刮摊开,再刮拌成一堆。重复操作使巧克力的温度均匀下降。
待巧克力的温度降到27-28度,这时候巧克力的粘度会变大,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然后尽快的刮回缸盆,和剩下的四分之一巧克力混合,慢慢的用热水隔水加热回温。
如果没有大理石台的话,用不锈钢桌面也是可以的。我用不锈钢的大蛋糕模,放在空调房间里降温,效果也很不错。
4、升温
再次隔水加热,水温仍然不要太高。不断搅拌,使巧克力整体上升为32度。
5、保温
调温完成后,倒入保温器里或是进行隔水加热,将温度保持在32度。
六、调温的注意点:
1、用温度计测量
调温巧克力经过熔解→冷却→加温的调温过程。各个阶段的温度是很重要的,请务必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2、保温前的确认
温度调节完成之后,要测试一下调温是否做得正确。方法是用刮板或是烤盘纸沾取少量的调温巧克力放置在室温下。调温若是做得正确,巧克力会在5分钟左右形成漂亮的凝固状;调温若是有误的话,不论时间经过多久都不会凝固。如果没有正确地完成调温,则从头再操作一次。
3、整个调温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注意不能有一滴水混进巧克力中。因为是隔水加热的务必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