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2012-02-29 11:18:30)
标签:
传染病健康 |
分类: 中小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 |
1. 基本措施
1) 加强管理与教育 (有关具体措施见附录3)
①建立晨检制度, 每天检查学生个人卫生及健康状况,备有师生病假记录,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②充分利用本校的现有网络、墙报、广播、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鼓励学生与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③加强饮食卫生、饮水卫生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保证学校环境与设施的清洁卫生。
④积极开展校园爱国卫生工作。动员全校师生参与“除四害,讲卫生”的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齐心协力地搞好环境卫生和“除四害”(蚊子、苍蝇、老鼠、蟑螂)工作。
2) 加强学生的个人卫生(具体教育方法见附录1)
①饭前便后要洗手,一定要用肥皂和流动的水。
②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垃圾。
③ 培养均衡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等绿色食品,有足够的休息。
④ 坚持体育锻炼,不吸烟,增强身体抵抗力。
⑤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手巾、牙刷、餐具或其它个人物品。
⑥勤洗澡,勤换内衣。
3) 加强环境卫生
① 公共卫生间应提供洗手设备,洗手液或肥皂。
②呕吐物及排泄物要及时清洗和消毒;确保卫生间排水系统通畅。
③ 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
·
④ 保持教室及楼道整洁。
⑤垃圾应放置于垃圾桶内,用盖子盖好,并至少每日清理一次。
2. 不同传染病的特定措施
(例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感冒、结核病、上呼吸道感染及头虱,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百日咳、猩红热)
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③避免挖鼻孔和用手或不洁用品擦眼。
④公共设施及学生易触摸的用品须及时清洗。
⑤痰必须吐在纸巾里丢进垃圾桶,或吐在厕所马桶中,然后一定要洗手。
⑥保持头发清洁,预防头虱。
⑦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
⑨生病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绢或纸巾掩口鼻。
2) 由食物及水传播的疾病
(例如: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伤寒)
①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
②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肉类、水产品等,生吃瓜果要彻底洗净。
③注意食用及选购新鲜食品和水产品,不吃外表、气味或味道异常及发霉的食物。
④避免生熟食物混放或使用同一菜板和菜刀。
⑤剩余食物要冷藏,隔餐食物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例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淋病、梅毒)
①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青少年不应过早发生性行为。
②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
③拒绝毒品,不要共用针管与针头。如果发现遗弃针管、针头,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老师。
④勿与人共用牙刷、剃须刀。
|
动物可能会携带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携带这样病原体的动物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有些属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也可能变成人类的传染病。 |
(例如:疟疾、斑疹伤寒、鼠疫、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禽流感、狂犬病)
①与动物接触(如老鼠、鸡、鹅、鸭,鸟,猫、狗及野生动物等)后,一定要洗手。
②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老师或家长。
③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的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
④逗玩猫狗等宠物时注意防止被抓伤或咬伤,一旦被抓伤或咬伤,要立即反复清洗伤口(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并到医院接受治疗及疫苗注射。
⑤不吃生或半熟的鸡蛋及肉类等食品,不滥吃野味。
⑥不吃可能受到鼠类等动物污染过的生冷食物、水和饮料等。
⑦整治环境卫生,杀虫、灭蚤灭鼠,垃圾用盖盖好,日产日清。
⑧疫情流行地区或季节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蚊帐)。
(2)家长:
①教育孩子在接触鸟、家禽、宠物后,要立刻用肥皂及清水洗手。
②避免孩子和家中饲养的雀鸟、宠物有亲密接触,特别是不要让孩子与猫狗等动物晚上一起睡觉。
③所有狗都会咬人,要避免孩子密切接触猫狗,特别是不了解情况或流浪的猫狗。
④及时给宠物注射相关免疫疫苗。
⑤家禽、家畜的内脏及粪便中可能带有病毒,因此在烹调时必须把肠脏及肉分开处理,并彻底清洗屠宰及盛载的器具。
⑥避免用未煮熟的动物内脏喂养宠物、家禽。
⑦妥善处理家禽、家畜及宠物的粪便,不要让宠物随地便溺。
⑧进食家禽肉类和蛋前应彻底煮熟。
⑨剩余食物要冷藏或封盖保存,防蝇防鼠防尘,隔餐食物应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例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甲型与乙型肝炎、水痘、流感、乙脑、流脑)
①在新生入学时,审查免疫接种证,提醒家长遵照国家计划免疫的规定完成相应年龄的免疫程序。
②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应急免疫接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