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摄影游记惠州博罗五村龙华旭日村陈百万传奇出阁大道 |
分类: 广东集锦 |
探秘400多年原始村落五村的传奇故事
图/文
2013年清明,天气阴沉,按耐不住做宅女,决定前去广东博罗古村落五村自驾游,听说那里被入选首批中国原始村落,一定有不少故事可挖掘。
一大早从博罗县城出发,刚一出门,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一路上电闪雷鸣,非常吓人,暴雨大得几乎看不到路
面,感觉心里很不爽,如果是晴空万里该有多好,可是转念一想,出门在外,哪有那么如意的事情,何况广东不
是有种说法,雨是财嘛,这样一想,心里平衡多了。继续前行,原本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在暴雨中开了一个多小
时才到村口。
雨中的五村(五村也叫旭日村),静怡、古朴、厚重,完全没有其它古村落人山人海的场面。
只见村庄的远处山连山,村庄的周围被荔枝树、桂圆树、榕树所环绕,河塘比比皆是,村头的两颗高大古榕树,
似乎准备好了迎接游人的到来,在向行人诉说着村落的辉煌历史;一排排整齐的古建筑迎着村口,气派恢弘,第
一眼就感到它的与众不同;村边池塘的水中,被万点雨水敲打,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和偶尔传来的狗吠鸡鸣,
形成悦耳的乡村交响乐。
村里有一条通往山里的石板小路,原来有15公里长,3米宽,因年代久远,现在只保留了一小段。这段路,还
隐藏了当地富甲一方陈百万的传奇故事。
陈百万,是陈氏十七世祖,字瑞龙,人称“陈百万”,生于雍正四年,卒于乾隆四十九年,享年59岁。
据陈氏族谱记载,陈瑞龙3岁丧父,8岁开始跟随伯父出外经商,15岁白手起家,经营粮、油、糖、日杂、中草
药、建材等生意。他深谙经商之道,辛勤创业,讲究诚信,生意不仅遍布大江南北,还远至东南亚地区。据史料
记载,乾隆20(1755年)年曾捐助惠州丰湖书院、石龙、广州等地书院以及军需用品,惠州府吴琅太守赠予“积
著凝香”匾额。
“陈百万”名字的由来。因传说孔雀之眼可分辨世人财富的多少,因此早在清朝时期,广东就有以“孔雀开
屏”这种有趣的方式来选富豪。当时陈瑞龙年仅20岁就赚得第一桶金,雄心勃勃,闻此活动深感好奇,于是也前
往参评。结果骄傲的孔雀对他毫不理睬,更别说开屏了。他见到了许多乡绅名流,便暗暗鼓励自己。此后,陈瑞
发奋图强,更加努力经营生意,渐渐积累了万贯家财。五年后,当他再次来到广州参加这个活动,站在孔雀面前
时,孔雀华丽地开屏了。此事很快传到家乡,众乡亲都为村里出了一名“百万财主”而感到自豪和佩服。此后,
乡亲便称他为“陈百万”。
陈百万故居又名蔚园,整个古民居建筑显得雄伟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至今保存完好。
蔚园始建于乾隆29年(1764年),历时4年完工,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共90多个房间。格局呈矩形块状,分东
门和主屋两大部分,由东门进入,经过回廊,中间花岗岩石天井,两旁厢房,还带花园与庭院。
楼房与楼房之间的天井均用大理石铺砌,栋梁上用高浮雕和透雕的手法在上面雕刻了寓意吉祥如意的麒麟、奔
鹿、鸟雀、梅、兰、竹、菊和文臣武将等各类造型,连墙壁上也绘满了五颜六色的山水花鸟画和人物画。
千金出阁大道(即石板路的由来,是古村落一街巷)
据陈家后人讲述,陈百万的小女儿自小生性聪慧,孝顺父母,深受陈百万疼爱。小姑娘长大后更是如花似玉,很
多大户人家纷纷上门求亲。而小姑娘唯独看上邻镇湖镇八围坳村一男青年。正值谈婚论嫁之时,一天,媒婆带陈
百万的千金前往八围坳村男青年家。不料下午回家时大雨磅砣,道路崎岖不平,天黑才回到家。往后几天,陈百
万见女儿茶饭不思,愁眉不振,便向女儿问个究竟,女儿唉声叹气回答说:“八围坳青年好是好,但往返不便,
以后想回来看看父母都难呀!”陈百万听后,有感于女儿的孝顺,为了让女儿安心出嫁,方便日后两家人的往
来,于是请来百名石匠,历时一年铺就一条全长约15公里,宽3米,直通女婿家门口的花岗岩石板路,后称“千
金出阁大道”。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此道仍是梅潭村的主道。“千金出阁大道”现只剩村中断续的一小段,
因上世纪70年代初,为蓄水抗旱,村民挖去一部分麻石,用以修筑一条长400多米的“龙华鸡心岭拦河坝”,使
周边乡村良田免受旱灾威胁,福荫万民。
五村现存的古建筑
五村(旭日村)现存古民居建筑600多处,都是砖瓦房结构,是一个集明、清、民国时期建筑文化于一村的稀缺
岭南古村落建筑群体,村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建筑有四间祠堂和一处陈百万故居,其中陈百万故居、洛峰陈公
祠、聘君陈公祠于2010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族史
五村(旭日村)全部为陈氏族人。据陈氏族谱记载,五村(旭日古村)始祖始居中原颍河流域一带,南宋时期迁
至韶关南雄珠玑巷;陈氏121世祖孝显陈公(1150——1230)在江西石城县任职,谢政后携家室至东莞铁江2年;
陈氏后人约于1330年迁入龙华镇石门楼一带;明末清初时期再迁至五村(旭日村),繁衍生息,至今有近400多
年历史。
村名由来
古村位于龙华镇北面,罗浮山下,前临东江、左邻沙河、右依太平山、北靠罗浮山,诸山环抱,向挹罗峰,熠
熠红光万丈,巍峨碧嶂,宜长久乐居,故名曰“旭日”(康熙十五年1676年)。因地处山林之中,亦称“塱里
乡” 、“龙华塱”。解放初期土改时则为第五村,俗称 “五村”。文化大革命再用“旭日村”,沿用至今。
当地老百姓喜欢用五村的名字,如果说找旭日村,反而不知。
荣誉
1、五村(旭日村)成功入选由国家住建部、文化部等联合评定的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被专家学者誉为“岭南古民居建筑之典范”。
2、2013年初,五村(旭日村)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客家地区)。
旅游小贴士
1、五村位于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北面,距龙华镇约1公里。驾车到龙华镇,看到中石化加油站路口,直接进入约
1公里即到。
2、目前古村落还很原始,没有商业气息,但是要尊重客家人的习俗,不要冒然进入家中。陈百万家可以自由出入。
3、客家菜很好吃,价格不高,非常值得品尝。
陈百万故居又名蔚园,兴建于1753年。
该建筑坐南向北,共分3进,占地7000多平方米,共有90多间房子,历时4年才完工。虽已经历350余年风雨沧
桑,这些建筑却依然保存完好。细看屋檐斗拱等局部,到处刻画有寓意吉祥的山水花鸟和人物图像,其装饰则极
显精致和奢华。
据说没人能说清陈家具体有多少钱,而陈百万把黄金白银藏在腌菜坛子里运回家乡,每艘船放100多坛,用了10
艘船才运完的故事广为流传。
如今花巨资建造的房子依旧荫庇着后人,默默承载着那段家族传奇史。还因其显著的客家文化与本地广府文化
交融特色,与明清古建筑风格,成为古建筑研究专家眼中宝贵的“岭南古民居建筑典范”。
2010年5月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陈百万家通往村外的石板路,即千金出阁大道。
左下为往外延伸的出阁大道,正前方古建筑,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进入大门后的回廊,还设有地下排水孔。
蔚园中间是三进门的中厅,左右是形式一样的房屋设计。
整座园子屋顶盖的都是四五层厚的青砖瓦面,楼房之间的天井均用大理石铺砌,布局呈矩形。
清明、重阳是五村(旭日村)祭祀祖先的节日,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当地称扫墓。五村陈
家人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为坟墓培上新土,折
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三进庭院
农历八月十四是古村落一年一度的节庆日,当地俗称“做会”。做会那天,外地亲戚朋友都会带上精心准备的礼
物,前来相聚探望,以此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主人家会准备好丰盛的菜肴,上好的酒水、果品招待亲朋好友。
蔚园内有一间房子格局格外美观,是当时陈百万用来接待达官贵族的地方。而房屋的门窗开得很低,窗口现已被
堵上。据陈百万的第11世孙、年过七旬的陈金陵老人回忆,这些达官贵族在床榻上抽大烟,门窗的设计正是为了
利于通风透气。而后人还曾见过,房屋顶端的大梁乌黑发亮,应为当年鸦片长期烟熏所致。
古村由蔚园、东园、大园、南边、大巷、梅花、永吉等7个村民小组组成,目前仍住有约400户人家,共有村民
1800多人,皆姓陈。
现存古民居建筑600多处(其中有3处省文保单位),主要为古祠堂、古民居、民国时期碉楼三大部分。房屋多建
于一两百年前,雕梁画栋,以“花岗岩石半墙,青砖到栋,中间花岗岩石天井,两边房形相同”为特色。保存较
完好的大型宗祠4个,古井16口,灰塑、彩绘、木刻、石雕等艺术景观和古榄园等自然景观100余处。
平伯陈公祠
陈氏十四世祖平伯公之祠,建于清朝初期。该祠的宗祠文化特色鲜明,有戏台、古榕树、绿池,其灰塑、石雕、
木雕技艺的美轮美奂,呈现了陈家人在当时的地位,宛如一幅古典的村居图。祠内屏风、木雕等仍保存完好。
该祠于2010年5月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里的龙华大鼓安静地靠着墙壁,龙华大鼓在2010年已成功申报为博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氏家族的锣鼓表演,在村里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了。每个村小组都有一个大鼓,每个男丁都有一枚铜锣,所以
形成一人打鼓,几十人敲锣的表演队伍。每逢春节等传统节日,或者嫁女娶亲、子女入学、添丁、乔迁等喜事,
明代嘉靖年间,皇帝允许民间建祠立庙后,陈家人纷纷筹资修建祠堂。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
外,各房子孙平时有事办红白喜事,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作为活动的场所。另外,陈家人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
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聚会的场所。现在也是村里老人们娱乐活动的好地方。
聘君陈公祠
陈氏十六世祖先聘君公之祠。始建于乾隆25年(1760年),此祠堂最大特色在于祠堂内的红石柱和红石墙,当地
称 “红祠堂”,当时,家族有人在朝为官或有名望的家族才有资格采用红祠堂这种装饰。
据族谱记载,陈聘君的儿子陈文炳,当时在朝廷任职,官衔“武略骑尉”(正六品),因此能为父亲建红祠堂。
该祠于2010年5月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建筑结构皆为两进一厅式,设天井排水。建筑装饰有木雕、石刻、砖雕、灰塑等,做工精细、考究,极具艺
宗祠对面的池塘在暴雨中,如烟蒙蒙,木瓜树上结出的木瓜,一嘟噜,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