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摄影游记云南纳西古乐与现代音乐碰撞束河古镇酒吧原创演唱 |
分类: 奇闻轶事 |
濒临失传的纳西古乐与时尚碰撞
图/文
第一次听纳西古乐是在丽江的舞台上,是整台晚会开幕式的序曲。
真正近距离欣赏,并试图去了解它,却不是在丽江古镇听宣科讲演,而是在一个午后的束河古镇。
那天顺着青龙河一路向西漫步,游人偶尔进入视线又很快消失。
幽静的岸边,柳枝飞舞,齐刷刷的队形向着河心倾斜,好像听到命令一般。
河水静静的流淌,生怕惊扰了我的思绪。
眼睛有些迷失,脑子里产生了梦幻,恍如时空穿越。
生命的尺度,在这里大跨度的延伸。
这时,一阵悠扬的声音传来,有点宫廷音乐的味道,古朴的有些遥远。
顺着音响,来到一个四方凉亭前。
让人大吃一惊的乐队成员,个个都是齐刷刷的白胡子爷爷。
经打听,竟然都是80岁高龄的老人家。
大家因喜欢纳西古乐,走到一起,从不相识到组建乐队,历经风风雨雨。
乐器有琵琶、有胡琴、有锣鼓、有三弦,还有叫不上名字的乐器。
演奏中,游人也可参与其中,深切感受纳西古乐的深厚和传承。
一边是坐在温馨的环境里,看着斜阳西下,喝着拿铁咖啡,听着时尚优雅的演唱,那种优雅、那种绵长,
造就了原唱好声音的崛起;
一边是四角凉亭中,孤寂的身影、古老的乐器、年长的老人,幽长遥远的声音。
那是一种清纯、空灵的韵味。
用一种包容的心态,伫立、仰望这高深莫测的音乐。
那是多元文化的春天,造就了百花齐放的天地。
在春满花开的时节,更期待秋色满园。
濒临失传的纳西古乐,作为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的纳西古乐,可以追溯到唐、宋、元朝的词、曲
牌音乐,以及其间的奇迹般地融汇。
而纳西古乐会集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高寿艺人为一体,被誉为稀世“三宝”。
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组成(皇经音乐现已失传)。
由于融入了道教音乐,儒教音乐,甚至唐宋元的词、曲牌音乐,被誉为“音乐化石”。
可喜的是,2010年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的“纳西族白沙细乐”,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查,纳西古乐有着一套严格的传承方式,遵循以师带徒或父带子的方式,使古乐代代相传,并用工尺谱
为媒介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传教。师傅口唱工尺谱,一曲曲一句句地教,徒弟一曲曲、一句句地背。
乐队所用的古乐器有苏古笃、曲项琵琶、双簧竹管乐器波伯(芦管),还有竹笛、大提胡、中胡、小叫胡、
三弦、五音云锣、中锣、小镲、铙、大钹、锣、板鼓、提手、木鱼、磬等等。
纳西古乐始于中原,
但在中原,却久已失传。
观众的参与,
这一厢,
座无虚席。
年轻的朝气,
淋漓尽致挥洒。
追求自我价值体现,
在束河成为时尚。
一份执着,
音乐梦想的天堂。
水的柔情,
特色建筑,
给束河增添无限向往的亮点。
时间、年轮,
古典、现代,
交融、碰撞。
四方听音,
古镇文化的延续。
民族之风,
第三浪漫曲 舒曼
由法国口琴大师克劳德.嘉登(法国室内爱乐乐团伴奏)演奏。
他运用其超凡的强弱控制能力及多变音色的技巧,呈现出很直观的意境,
令人沉醉在唯美的音乐世界里。
诚挚感谢草根名博想念孤独博乐将本博文推荐至衣食住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