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摄影游记八角寨景观生死谷降龙栈道丹霞红石奇迹 |
分类: 中国行摄 |
亿万年自然成长于生死谷的丹霞石
图/文
亿万年前,崀山八角寨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亿万年后的今天,大山深处,高耸的巨石中,夹杂着沙石,沙石中深藏着晶莹剔透的红宝石,这如火的丹霞地
貌,神奇活现。
好像是哪吒舞弄红绸带,大闹龙宫水府,待海水退却,显露出地面的山,染成的红彤彤宝石。
好像是五花肉,带给人间美食上丰富的联想。
蜂窝状的地貌,好像是一个一个的龙宫,镶嵌在高大的石壁上,陡峭的悬崖峭壁,深不可测。
多彩的植被,好像是美丽的衣衫,春夏秋冬,为这里妆扮得分外妖娆,多姿多彩。
这里便是崀山八角寨降龙栈道。
上看是穹窿遮天,下看是无底深渊。
大型蜂窝状洞穴一个连着一个,在一眼望不到顶,一眼看不到底的峭壁上。
险象环生中,蕴含着大自然的无穷力量和无限创意。
连接峡谷的生死谷,被红石笼罩,深不见底,横着幽幽的独木桥2座,每座长不过5米,宽不过1米。
走上去,木桥颤悠悠,心跳加快,头晕目眩,两腿发软,冷汗直冒,有种体验生与死的感觉,情不自禁。
旁边还有大字提醒:“木桥限载三人”!虽说是提醒大家人多时,不能拥挤,但更增添其恐惧感。
生死谷的一头,耸立着红彤彤的丹霞山地貌岩层,有白垩系紫红色含砾岩和粗砂岩组成的狭长红层盆地。
走在里面,如同在红宝石世界穿行。
思想也大放光彩,顿时,脚底生风。
生死谷的另一头,需要登山而行,远望只能看到石壁和阴涔涔的天。
生死谷的边缘,一边紧贴峭壁,是一堵望不到顶的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中间夹着两座高耸的丹霞山,峡谷
悠长,石壁中间光秃秃,没有任何植物,只有像波浪般侵蚀的山体痕迹,接近山顶的地方,植物繁茂。
生死谷的地方,是大型蜂窝状洞穴,陡壁面积4000平方米,因风化与溶蚀形成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蜂窝状小
洞穴,洞穴直径0.1—1米,深0.04—0.4米。
幽谷栈道,石壁陡峭,深不见底。
据资料显示,八角寨景区内,在1亿4千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早世,沉积了厚达2000多米的巨厚层钙质胶结紫
红色砾岩、砂砾岩、泥岩红层,景区东北部红层厚1783.64米,南部红层厚2189.07米。
“顶斜、身陡、麓缓”是八角寨景区丹霞地貌的基本特征,发展丰度上有“大、多、长、密、厚”五大特征。
2010年六个捆绑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地方
贵州赤水(青年早期)
福建泰宁(青年期)
湖南崀山(壮年早期,青壮晚年丹霞地貌均有发育)
广东丹霞山(壮年期)
江西龙虎山(老年早期)
浙江江郎山(老年期)
中国最美七大丹霞地貌
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的“选美中国”活动中,评选出了“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名称与当时
标注的所属地分别如下:
第1名:丹霞山(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
第2名: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第3名:大金湖(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
第4名:龙虎山(江西省鹰潭市)
第5名:资江—八角寨—崀山丹霞地貌(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的八角寨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
的崀山)
第6名: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第7名:赤水丹霞地貌(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
红色的岩石,形态各异。
穿过这扇门,就进入生死谷。
生死谷被红石笼罩,深不见底,走在搭在峡谷的木桥上,颤悠悠,两腿发软,头晕目眩,浑身冒虚汗,旁边还有
大字提醒:“木桥限载三人”!虽说是提醒大家人多时,不能拥挤,但更增添对其畏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