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摄影游记镇远古城夜景红灯笼璀璨如虹历史悠久没有公交旅游 |
分类: 古村古镇 |
串串红灯笼照耀得镇远古城璀璨如虹
图/文
贵州黔东南镇远因地处西南偏僻,少为人知。曾与云南丽江齐名,一道于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可是名气却比丽江小很多,甚至有些人不知道镇远的名字,更不了解镇远的真实面目。
如今的镇远似乎很低调,低调得让人产生距离感,然而,当你走近它,却发现它深厚的文化底蕴,辉煌的历史
和恢弘的建筑,以及建筑背后的故事,是相当的内涵丰富、精彩无比。
镇远是一个没有公交车的县城,主要靠路边白色的出租车或者私人面包车代步。当你坐上出租车的时候会发
现,出租车开得比较慢,除了道路不是特别宽之外,司机东张西望的找寻路边搭车人,因为车上还有一个空位,
这也是镇远的特色,车上只要有空位,就要像公交车一样再上人。票价的收费按人头,每人4元。
镇远还是一个非常质朴的地方,如果问路,无论是交警还是路人,大家都会热心的告诉你要去的地方怎样走。
如果吃饭,怕你等得太久,会事先告诉你需要等很长时间,因为吃饭人太多,你的前面还有几桌人在等候,厨房
忙不过来等等。这些话让你听后感觉心里暖暖的,好像家里人在与你说家常。
镇远被舞阳河隔成了两个城,河的南岸是卫城,河的北岸是府城,如果能从空中俯瞰,正好是个八卦的形状,
所以也称镇远为八卦城,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
镇远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9年的历史,其元
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据史书记载,镇远古称“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泛称“荆蛮”。
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宋绍定元年,公元1226年,赐名镇
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1949年11月8日镇远解放,为镇远专员公署驻地。1956年建立黔东南苗
族侗族自治州,镇远为自治州首府。1958年州府迁往凯里,改镇远为县。
镇远古城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镇远古城占地3.1平方公里,古城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九庙与府
卫古城洹,吴王洞、四宫殿、古全井、古戏楼等名胜古迹近200多处,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
驿道5条。
镇远因武而兴,因文而盛,也完全因商而旺。元初年,全国各地数千家商肆在王朝的号令下迁来这里,从此,
这里商贾云集。现在的舞阳河已经没有运输的繁忙景象,但那时却拥有十二个船码头。当时中国最为发达的苏皖
湖广等,在此建立了八大会馆。现尚存完好的天后宫是闽商会馆,会馆的正面是一个在镇远极为罕见的大坪场和
一个大戏楼。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四十三回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镇远的奢华,说镇远是天底下最大的“歌舞池”。
而当地的歌谣也唱出了镇远的繁盛:
镇远街,
人挤人,
挑窑罐的被撞破,
担桐油的挤不出城……
镇远古城每到夜晚,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像星星闪烁,照耀得古城璀璨如虹。让人不觉得感慨万千,今天的璀
璨,古人的智慧,是如此的交相辉映!
河中缓缓的游船,岸边兴致勃勃的游人,街边林林总总的商铺,乐此不疲宵夜的人们,组成了一幅生动的古镇上
河图。
每当夜幕降临时,坐在河边或者坐上游船,望着两岸璀璨的夜晚,望着古城透出的气息,你会感叹这人生的轨迹
也不过如此。曾经喧嚣的繁华的地方,今天却脱去了喧嚣和繁华,一切平静如初。
岸边聚集了许多宵夜的食客,大家吃得酣畅淋漓。
我也加入了这个食客大军,品尝的是酸鱼火锅。原本想吃特色烤鱼,可是店家告诉我们说,人太多了,忙不过
来,也许要等一个多小时,所以没有如愿。
变色桥,与祝圣桥平行,连接舞阳河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