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摄影游记镇远古长城比八达岭早100岁石屏山旅游 |
分类: 中国行摄 |
比八达岭长城早100年的镇远古长城
图/文
一说起长城,脑子里往往会立即跳出几个关键词来。一是北京长城,二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三是孟姜女哭长城。
对中国人来说,长城现在已经成为国人为之骄傲的标志性建筑,由它衍生出来的戏剧、故事,被历代传唱。
这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长城——中国万里长城,多在北方,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被列为世界七
大奇迹之一,被世人瞩目。而明代修建的北京八达岭长城因保存比较完好,成为人们参观游览胜地。
今天我要说的长城,比较少人知道,如果不是十一期间亲临此地,也是孤陋寡闻。
从时间上来看,这段长城比北京八达岭长城早100年,距离现在有近700多年的历史,期间曾经发生的两次重大防
御战事,成为可圈可点的历史荣耀。
由于这段古长城的存在,更能体会镇远历史的久远、沧桑及神秘。
这就是鲜为人知的镇远古长城,位于贵州镇远古城石屏山。
这一段长城,也有被称为南方长城,作为重要的防御工事,为保卫镇远一方安宁,抵御外部侵略,具有不可取代
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元军南侵,宋朝皇帝赵昀诏令筑“思州三隘”,抵御外敌进犯,当地守
军遂在镇远石屏山上修建了“镇远长城”。也就是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1)开始建设,清乾隆二年(1737
年)完善。
今天登上石屏山,看到的镇远古长城已经辉煌不再,历史岁月留下的只是沧桑和残垣。
大石块铺就的台阶,依旧躺在那里,雄伟的城墙已高不过1米,残缺不整,只有那陡峭的依山脊而建的气势犹
存,彰显出过往的骄傲与光辉。
曾经的镇远古长城,起于石屏山东头悬崖,到五牌红岩沟,全长3公里,城墙高约5米,宽约2.8米,垛口1200
个,炮台一座,另修有兵房及四个城门楼。
主要特点为坚固、雄壮、险峻。为此,明朝镇远知府张守让游历到此,禁不住诗兴大发:
谁将屏障依云开
削壁当空抱郡回
自是皇图天外壮
长城拥出日边来。
镇远古长城曾经的两次光辉历史
第一次抗击元军
就在修筑镇远长城的第二年,抗击元军的战斗打响,宋军在镇远青溪青浪关至县城一线构筑了坚固防线体系。因
此,战争持续了16年后,元军才踏入镇远县城。而在最后的守城战斗中,镇远军民以舞阳河和镇远长城为依托,
使用土炮,一次次打退了元军的攻击。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元军才突破屏障。
第二次中国工农红军阻击顽敌
在红军长征时期,薛岳军团对中央红军紧追不舍。为掩护中央、中央军委纵队以及第一、三、五军团向乌江进
发,红十五师和红九军团组成了红军右纵队在镇远展开了阻击战。
战斗进行了3天3夜,红军以镇远长城等为依托,狠狠打击了追来之敌,为中央红军继续北上争取到了宝贵的时
间。
从古长城俯瞰镇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当年的古长城,就是为了保护这片热土而修建。
也就是明代起,为了控制“苗疆”,防范苗民起义,在湘黔边境建立若干堡哨,修筑一道道“边墙”,断断续续
地构成一条防线。近年来,史学家认为,这段如同北方万里长城一样的“南长城”,起于凤凰与铜仁之间,蜿蜒
150多公里,到达湘桂黔交界处,而镇远的府城垣就是“南长城”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一段。
曾经5米高的城墙,现在已不足1米。
大块的青石板、黄石块垒成的石阶,陡峭、蜿蜒,气势仍显壮观。
左下图为烽火台
上世纪60年代掀起“破四旧”运动,当地村民将长城上的石头搬走,用作造田或圈坟。“文革”时期,对于镇远
长城的破坏甚至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破坏者不仅搬运石头,还将兵房、城门楼等设施全部拆除运走或焚烧。到
最后,镇远长城只剩下一道残垣。
单看这一石屏巨镇的屏风,可想当年古长城的威风凛凛。
古长城边上,花红柳绿,生机勃勃,历史的、今朝的,都在述说各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