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晚期癌症病人化疗、靶向治疗的一些看法

(2025-03-24 17:32:31)
标签:

癌症

健康

结肠癌

365

前几天和大家分享了我对晚期癌症一些治疗的看法。我患癌后,十几年和上万个结直肠癌病人及家属(一个家属代表了一个病人)接触过,这些病人,我及我团队观察到死亡的至少有8、9千人(他们的病程我们都了解,期间经历了什么治疗、结果我们都追踪,因此积累了几乎所有医生都不具备经验、教训)。这些病人无一例外的经历了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有些病人还经历了各种放疗、介入治疗或免疫治疗,但非常遗憾的还是死亡了。可能有些朋友会说:曹医生你是否有点夸大了?结直肠癌病人死亡率有哪么高吗?这里我要解释一下,来找我们咨询的大部分病人或家属(代表病人来咨询的),病情均是中晚期的,期中有些甚至是经过一些名医治疗,出现复发、转移后,不再信任这些所谓名医,转而求助我们的。因而我们看到的结直肠癌死亡率真的非常高!所以我看到一些文章、视频说结直肠癌死亡率如何、如何低,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很低之类的话,我是非常反感的!你们不懂、没有见识,就不要随意忽悠结直肠癌病人及家属,让他们放松警惕,胡乱治疗,最后让一些可能还有救治希望的病人丧失了临床治愈机会,这真的是罪过啊!

中晚期癌症病人包括结直肠癌病人治疗选择真的一定要慎重,因为治疗选择是一种生死选择,选择相对准确,可能命就保住了,选择错误则小命不保。但根据我几十年的(我医学院毕业当医生至今已有将近42年了,特别是自己患癌十五年,因为同病相怜,对癌症病人特别关注)经验,晚期或经过治疗复发、转移的病人,化疗靶向治疗几乎没有人临床治愈,这也是客观事实!如果明明知道这是死亡之路,还非要去走,这真的非常令人难过、婉惜了!

我反复说单纯化疗靶向治疗临床治愈结直肠癌是不可能的!这是无数结直肠癌病人通过实践证明的一个客观事实,我这里不再说了。我今天想说的是从医学基础理论来论证化疗靶向治疗,无法临床治愈结直肠癌的原因。其他实体癌症如胃癌、肺癌、肝癌等也可以此类推。

最近很多朋友向我发送一些信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看到十年后所有的疾病包括癌症都可以获得治愈。这个结论我是不认可的!因为AI快速发展,确实让我们可以越来越准确的了解已知的各种疾病包括一些致病因素。但AI对一些人们还不了解的各种疾病生成过程及致病因素则会显的束手无策。例如癌症它为什么会产生?它在体内是如何变化的?当外界对它进行干预(各种治疗),它会如何变化来抵抗干预?等等。实际上人体任何环节上内、外变化、干预,都会引起癌细胞相应的变化。这种环节有无数个,当1十1可能只有简单的2种可能,但再加1加5加10的环节变化,这种结果就会有无限多的可能。面对这么多可能,各种治疗可能会短暂有效,但互相影响、叠加的治疗效果就有可能导致整体效果则是失败。总之是不可控的,偶然成功,也只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无法复制。因此疾病治疗特别是癌症治疗,由于其复杂性,AI对它可能也会束手无策!

上面的分析,我重点想强调的一点就是:人体是有许多系统构成的,它们互相协同、配合,同时也互相制约、平衡,让人体完成各种代谢,让生命不断的延续下去。人体除了结构复杂,它们运行更复杂,我们目前对它们的了解真的非常有限。现在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通过AI我们把人体复杂的结构了解清楚,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其实不然,因为这些复杂的结构在内因、外因的影响下,进行更复杂的运行,产生的各种变化会变得根本无法预知、预控。理论上来讲,人体免疫系统可以精准的调控、监控体内各种不正确的运行、变化。但可能有时在某种因素干扰下,这种调控、监控就失效,各种突变就发生了,随之各种疾病也产生。这种因素是什么?在什么节点上发生影响等等?人们无法知道,AI也只能束手无策。

这些问题的思考太复杂,我这里不展讲了,只能告诉大家一个结论:AI发展会让整个社会发生无法想象的巨大变化,但人体是最复杂的构成,且有最复杂的运行,其内在的复杂性,目前来看,AI也无法全面感知。

上面说了人体的种种复杂性,它内部又有极其完整的监控系统,任何对它不利的变化都会被其感知、调控。但就是在这样完整的监控下,癌细胞还是生成了。因此我们可想象癌细胞有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及应变能力。因此当化疗药、靶向药(本质上也杀死细胞的毒药),进入人体,第一会被人体整体进行抗拒(毒药是异物,人体首先会使用各种机制抗拒),然后其逃过各种抵抗,可能杀死了一些对这些毒药敏感的癌细胞,但后续不敏感的癌细胞或改头换面的癌细胞可能就会卷土重来,造成更快的发展,这就是化疗靶向治疗不能真正让癌症病人不能临床治愈的内在原因。希望大家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