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血后血能被止住

标签:
同仁血小板血栓凝血因子土袋 |
分类: 血液疾病与营养 |
止血的步骤:
出血是指血管损伤,血液从损伤处流到血管外的现象。若是血从体表流到外面,这种是我们肉眼看到也能明白的出血。还有一种是发生在内脏,肌肉等处的出血,这种出血虽然在外面看不到,但如果出血过多,仍然会引起休克。
血管受到损伤后,首先,受伤的血管会收缩,尽量防止血液泄漏。然后减缓血流速度,防止血液大量外流。这些都是自动完成的。
仅仅靠血管的那点收缩当然不能止血,得在血管破裂处堆上土袋,这些土袋就是血小板。血小板是在血液中流动的一种特别小的血液细胞,直径为2-4μm.虽然如此,就如同将细小的土壤聚集在一起形成土袋一样,小小的血小板汇集起来相互紧贴着就能很好地发挥相当于土袋的作用。也就是说,一旦发现某处出血,血小板就会立即粘附在破裂的血管壁上,并招呼其他血小板同仁一起聚成小块覆盖到血管上。血小板的这种聚集小块称为血栓。但是血小板形成的血栓仅仅是小小的血小板之间相紧贴形成的土袋,如果冲击力大的血液冲击而来时,血栓就会被冲得四分五裂,这就丧失了土袋的作用。而凝血因子的存在就是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凝血因子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平时它溶于血液看不见,但一旦发生出血,凝血因子就会依次地反应,最终变身成为一种叫做纤维蛋白的真正的蛋白质,这种纤维蛋白如同浆糊,将血小板形成的血栓粘在一起,像水泥固定土袋一样将血栓牢牢地固定住。这样一来,一点点的血流就不会冲垮这堤岸。血栓完全塞住了破裂的血管时,血就被止住了。这样就完成了止血工作。
http://s6/middle/97f75f52gc34413a88cc5&690
破裂的血管会自动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血栓的使命就结束了。因为血栓如果一直都滞留在血管中,也可能会成为一种血液障碍。所以,这时溶解血栓的物质--血纤维蛋白溶酶将血栓溶解,恢复到原来的血流。
止血机制异常时,出血无法停止
血小板担任着制造最初阶段血栓的重任,有些疾病是这重要的血小板含量降低造成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病就是这类疾病的代表,如同这个疾病的名称所示---紫斑病,这种疾病的患者因为难以制造血栓,所以刷牙时牙龈处血流不止,流算血时也无法止血,皮肤上到处都是红色或紫色的瘢痕。如果患者是女性,还会出现生理期时出血无法停止的现象。不仅如此,还有些疾病是由于凝血因子不足引起的。这类疾病多是先天性的,其中最具代表性就是血友病。血友病是出生后关节,肌肉出现出血。这种疾病只要补充足够的凝血因子就可进行正常的生活。
止血功能强大时,血管中容易出现血栓,而且还可能出现堵塞血管的血栓。于是本要运送到各个内脏器官的血液无法运送,结果内脏各器官出现功能障碍,这样的症状叫做梗塞。梗塞发生在大脑为脑梗塞,发生在心脏为心肌梗塞,在肺部,脾,肾等内脏器官中可能出现梗塞。不管是在哪里,梗塞都非常严重的疾病。这些梗塞疾病都是以代谢综合征为起因,随着糖尿病,脂质异常症等生活习惯病的发生,引起动脉硬化而导致的。动脉硬化使血管出现伤痕,在伤痕处血栓过度反应,从而引起梗塞。
http://s9/middle/97f75f52gc3444814b52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