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标签:
毛里求斯2型糖尿病葡萄糖尿糖患糖尿病 |
分类: 三高与营养 |
糖尿病发病的原因:追究起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胰脏分泌胰岛素绝或相对不足,或是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它的功能所致。每当人体进食之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即血糖浓度)都会随这升高,但由于糖尿病患者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抵抗,以致细胞不能有效运用葡萄糖,而使葡萄糖滞积在血液中,此时血液浓度太高,超出肾糖阈,肾脏则无法有效地将葡萄糖再吸收,便会有尿糖的情形产生,这也就是糖尿病的由来。
胰岛素:胰岛素是从胰腺中分泌出来的,它是一种激素,由51种氨基酸组成。
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病阈。
尿糖:尿糖是指尿中的糖分,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
从三多一少中直观糖尿病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所以需要立即补充,这时候就会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2、多饮:因为尿的增多,所以身体内的水分大部分流失。这就直接刺激到了口渴中枢,出现饮水量和饮水次数增多的现象。
3、多尿: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也随之增多。糖尿病人血液浓度增高,但是体内的葡萄糖却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经肾小球滤出后又不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以至于形成高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就越多,因此尿量也就多起来了。
消瘦:由于身体内的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吸收,因此只能靠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直接后果就是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因此病人体重减轻。身体愈发消瘦。
肾小球:肾小球为血液的过滤装置,由内皮细胞层,基膜层,肾小曩上皮细胞层组成。
肾小管:它分布的位置一般在近球小管,髓袢细段和远球小管中。
中国人有糖尿病方面的遗传易感性较强,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毛里求斯,美国,加拿大,以及我们香港这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华人患糖尿病的概率已经达到10%-15%,几乎达到或者超过了其他人种糖尿病的水平。
为什么糖尿病人越来越多:
1、物质条件:在经济状况讯速改善的条件下,面对各种美味食物,大多数国人随意吃喝,为引起糖尿病埋下很深的隐患。
2、不良的生活习惯:不科学,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糖尿病患病率上升。有些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的匮乏,如大吃大喝,运动量太少等,都是患糖尿病的直接原因。
3、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快速的生活节奏,生活压力导致的情绪紧张焦虑,也会诱发糖尿病。
哪些人更易诱发糖尿病
糖尿病分为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两大类。而在原发性糖尿病中又以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为主
1型站岗的高发人群:多见于儿童青少年中,因此又被称为青年型糖尿病。但也可能发生在人一生中的各个年龄段,尤其在女性更年期阶段极为常见。1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指家族史阳性(即直系亲属中有患糖尿病的人),具有某种遗传标志和免疫学标志的人群。
2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45岁以上人群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除此之外,肥胖者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呈阳性(如果血糖值超过160-180mg/dl时,糖才能较多地从尿中排出,形成尿糖,即尿糖呈阳性。)者,生过8斤以上的巨大儿都是极易诱发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健康的人的血糖值在进食前最低可达到70mg/dl,进食后最高也不足140mg/dl,并在此范围内上下波动。但是,糖尿病患者却大不相同了,轻度糖尿病患者在饭前可达到120-130mg/dl,饭后可上升到200mg/dl左右。得症患者空腹时最低也达到200mg/dl,进食后,最高可超过300mg/dl.
恰当的血糖浓度是身体健康的保护盾:糖分是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消耗的能都是由食物转化成单糖后,随着血液被运送到全身细胞所得来的。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会以糖原的形式存储在肝脏和肌肉中。但是肝脏的存储空间是有了如指掌,一旦出现饱和的状态就会自动转化成脂肪。糖分为身体提供能量保证,存在人体肝脏骨的肝糖原是维持血糖正常浓度的基础。人体在剧烈活动之后,或是空腹情况下,肝糖会自动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不仅如此,如果肝糖不够的话,脂肪中的甘油成分也可通过氧化产生能量。
神经细胞靠糖类维持生存:人类的脑和神经细胞都必须依靠糖类来维持基本生存。如果糖类不充足,人体甚至会自动分泌激素摧毁某些肌肉组织,从而达到将蛋白质转化为糖类的目的。
http://s12/middle/97f75f52xc13d1cc5c8cb&690
http://s8/middle/97f75f52x79b94fc701a7&690
遗传不是糖尿病的直截诱因: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属于原发性糖尿病。并且它们发病均会涉遗传因素。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加明显。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两种类型的糖尿病虽然在叫法上略有相同,但是在人体内所遗传的物质却大不一样。
1型糖尿病:人体内部的胰岛容易受病毒侵害,致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这一基因就会遗传给后代。即遗传的是胰岛素遭受病毒分割,并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的基因。
2型糖尿病:遗传是容易肥胖,胰岛素分泌不足,利用率下降的基因。
糖尿病的遗传仅仅体现在易感性上:糖尿病属于遗传性的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子女肯定比正常人的子女易患糖尿病。如果父母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发病几率也会比普通人高出15倍左右。虽然遗传对发病的影响略高于环境,但遗传因素并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研究表明即使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但是其子女的患病率也不会超过20%。
糖尿病患者病人群往往是普通人:虽然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体内存在糖尿病的易感性物质,但是因他们从小就对糖尿病了解甚多,加上平时又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充分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反而不易得糖尿病。即使出现轻微的血糖增高,他们也会立刻采取措施,积极避免。而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不一样了,因为没有糖尿病家族史,反而对疾病相关的知识知之甚少,既不注意日常饮食,又缺乏适当的自我保护,结果反倒成为了家庭里第一个患糖尿病的人。
http://s6/middle/97f75f52xc13d6c44d735&690
http://s5/middle/97f75f52xc13d6dfd32c4&690
肥胖更易诱发糖尿病:
1、胖人之所以血糖易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他们的脂肪细胞增多,可是本身所携带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是一个跨膜大分子糖尿病蛋白,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数目却是相对固定的。随着脂肪越聚越多,受体相对减少了,这就直接削弱了胰岛素对血糖的敏感度,胰岛素的释放,但是久而久之,胰岛累垮了,功能也衰竭了,胰岛素越来越少,少到不能有效抑制血糖的上升,也就是患上糖尿病。
2、胖人一般都很懒不爱运动,这很不利于身体内部的代谢循环。体内代谢一旦减慢,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血液升高。
3、肥胖人群一般都不会有单纯意义上的肥胖,研究发现,一般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者在很大程度上易诱发糖尿病。
http://s7/middle/97f75f52xc13d86551fe6&690
压力过大是血糖升高的导火线:压力包括寒冷,疼痛等身体方面的压力和家务,工作,人际关系等精神方面的压力。人在处于高压状态时,身体就会分泌一种类固醇激素(又称甾体激素,在维持生命,调节性功能等方面都有明确的作用),这种激素可使血糖升高,如果人们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压力之下,就极易陷入一种抑郁状态,这时候的血糖一旦升高,就很不容易下降了。
http://s9/middle/97f75f52xc13d9b20ad68&690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唯一激素:
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人体进餐后血糖随之升高,这时胰岛就会释放出胰岛素来适当的调节血糖,它可以通过将血糖作为能量源来加以利用,或是转化为糖原或脂肪加以储存这几种方式,从而最终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胰岛素的三大作用:
1、胰岛素通过与其靶细胞(某种细胞成为另外的细胞或抗体的攻击目标时,前者就叫后者的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能促使细胞外的葡萄糖进入细胞之内,并转变成糖原储存。
2、胰岛素能够抑制糖原重新分解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3、胰岛素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防止蛋折质和脂肪转化成葡萄糖。
C-肽---正确反映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标尺
在胰岛素原(胰岛素原是胰岛素的前身,在整个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最先合成的是前胰岛素原,然后胰岛素原进一步分解,形成胰岛素)分泌成胰岛素的过程中,每生成一个胰岛素分子,就释放出一个C-肽分子。C-肽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它能够对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起到调节作用。在C-肽的分泌过程中,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C-肽的量就是胰岛素的量,通过测定C-肽量就能了解胰岛素的分泌水平。
C-肽分子比胰岛素稳定,在人体内部的存在时间较长,有利于测定胰岛素功能。
另外,C-肽分子与胰岛素明显不同,打胰岛素的病人难以测定自身产生的胰岛素水平,但是可以通过测定C-肽分子来确定。所以说,C-肽不仅是反映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有助于分辨患者属于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
http://s15/middle/97f75f52gc1508526e0ce&690
http://s1/middle/97f75f52gc150865daa90&690
食物决定血糖的含量
饭后血糖上升的关键原因: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米饭,面包,水果中,经唾液(是一种无色且稀薄的液体,PH值6.6-7.1,正常人每日分泌量约为1.0升到1.5升),胃液(无色酸性液体,PH值0.9-1.5,是体内PH值最低的液体),肠液(弱碱性液体,PH约等于7.6分泌量1升/日-3升/日。含有大量的水分,无机离子,黏蛋白,酶类)消化,大部分被分解为葡萄糖,它们在肠胃中被吸收,在经过肝脏之后,又被送到血液中。因此,每当饭后,血糖都会有小幅度的升高。
胰岛素令血糖平缓下降,胰岛素作为降低血糖浓度的唯一激素,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糖尿病患者之所以血糖值居高不下,也正是由于这个环节遭到破坏。如果在正常情况下进食,胰岛素是完全有能力将这些血糖转化糖原存储在肝脏和肌肉中的。
五种蔬菜平衡降糖有奇效
苦瓜:极苦性寒,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苦瓜的粗提取物类似于胰岛素的作用,能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洋葱:味甘,性微温。洋葱中含有类似降糖药物甲苯磺丁脲(甲苯磺丁脲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的成分,经常食用洋葱,既可充饥又能降糖治病
魔芋:魔芋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素的食物。它所含有的葡萄甘露聚糖(半纤维素的组成之一,在裸子植物细胞壁中该聚糖可占到12-15%),分子量大,黏性高,在肠道内排泄缓慢,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4、南瓜:味甘,性温。现代研究发现,南瓜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对糖尿病有防治作用。
5、银耳:含有丰富的银耳多糖(有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增加白细胞的作用),它可以影响胰岛素的活性,将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从3-4小时延长到8-12小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http://s4/middle/97f75f52gc150b8458843&690
http://s10/middle/97f75f52gc150b9baa11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