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性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019-12-30 13:57:39)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对 1999-2000 学年度与 2009-2010 学年度的艺术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时,做过一个有 5 万多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
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结果颇感意外。毕业 1-5 年的学生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 6-10 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 11-15 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 16 年以上的则提出:艺术最有用。对孩子而言,
哪些教育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为什么越是那些有真知灼见的人,他们就越会强调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蔡元培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实际上,艺术从来不是艺术本身,而是整个人生观。小孩子一定要走向艺术,艺术要走向小孩子。这样小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了成年人就会有大情感、大情怀、大审美、大诗意、大浪漫。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要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艺术教育必不可少。
艺术教育对于唤醒与塑造儿童的美感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儿童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审美的潜能,只是它取决于是否能够被唤醒,又是否在相应的精确之后,能够被综合塑造为更高层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
通过艺术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结构,形成足够丰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沟通能力。因而,艺术教育也是对美感的唤醒。艺术教育,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在一个家庭中,只有当父母从内心爱上艺术的那一刻,这一切才真正发生。
对个体而言,艺术教育在生命的早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所有年龄阶段中,儿童与艺术最近,每个儿童都天生拥有艺术的心灵。通过艺术的教育,能开发儿童的艺术本能,能使儿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种形式,如色彩、声音、韵律等。正因为如此,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主张,在 7-14 岁期间,艺术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旋律。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人的心理调适能力。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调适能力差,净化能力弱等问题。而艺术由于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与人的身心关系最为紧密,并在人的理性和感性冲突之间找到平衡,使人的生活方式由“物质化、身体化”向“艺术化、审美化”转变,因而具有心理疗治功能的作用。这也是艺术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赎的功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