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文/神龙跨三江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师往往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束手无策。古人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 ;授人以渔,可享一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按下列方法逐项推进。

一、实施“三步读”模式。学生要学,读书要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百遍没时间,至少读三遍。读第一遍,找拦路虎,正音释义,以贯全篇。这样读,离不开字典、词典等工具;读第二遍,深一层,要带着问题读。所谓问题,即练习题,课文前后有,同步练习册里有。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思考。思考就是理解性思考,理解有懂了的,有不懂的。懂了的,说出来,让同学们鉴别,是否真正懂了;不懂的,提出来,在学生中间讨论,学生解决不了的,再问老师,老师最后解惑。解惑的同时要启智,一给答案,二给方法。给答案,是让学生知其然;给方法,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读第三遍,对学生讨论、老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消化,然后学生做同步练习。老师阅完练习,作全课总结;学生互相评论,并评论老师指导的得失。
二、启动“小先生”程序。上述三步读中之第一、第二两步,让学生自主自学,并就字、词、句、篇之一部分或全部写出“学案”。所谓学案,是相对于教案而言。教案,是教师的备课结果;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学生写好学案,由同组学生推荐,再由教师审阅,从中筛选出有独到见解的、理解层次较深的,可定为优秀学案。优秀学案等于准教案。写出优秀学案的同学便可上讲台当小先生,一展才华。一个或几个小先生讲完课,学生展开评论,最后由教师点评指导。课堂互动气氛越浓越好。学生有不同意见,可以开辩论会,辩论时可分正方、反方,也可百家争鸣。教师可以点评各方,学生也可评论教师指导的得失。
三、搭建“辩论会”平台。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有多种看法、意见。这些看法、意见,有对有错,也有对错交杂的。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可用辩论的方法来解决。此时,可以开辩论会了。
同一道理,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思想感情、社会意义、政治品位、人文品位等方面的意见不尽相同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时也可开辩论会。辩论会可以争辩一个问题,也可以争辩几个问题,一般为争辩一个问题为好。通过辩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达到认识统一的目的,同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深化了,理解得也比较透彻了。
辩论时若分正、反两方,则双方各上一人,也可各上几人。百家争鸣,实际上又是一种口头作文。百家争鸣时的针对性,可以针对前面发言者的内容,也可以针对社会上或媒体上相关内容或论点、论据乃至辩论方式。辩论起来,一般是海阔天空,雄辩滔滔;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凡有联系者无不涉及之。这里成了开拓思维、启发智慧的平台;平台上好检阅学习队伍,更有意义的是能促进同学间的互相学习。

四、推进“作业互评”工作。学生做同步练习,可让学生互相阅读、交流、评论,以期互补,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评论可长可短,较长时可改为口头交换。经过互评的语文作业交到老师手里,分人检阅,整体评估,面向全班讲评。

五、强化“单元整体”训练。上一个单元之前,要做整体准备,相关的知识、方法,可准备一定的课件,也可以扼要地给学生讲。同年级的语文老师,可以集体完成这一准备。一个单元上完,再来回顾整体准备的内容,评估师生双方的得失。
一个单元,总有一个聚焦点,总有一个中心即编排意图。通过各课联系、比较,融会贯通,以求得化整为零之效,以实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目标。比较教学有多个方面,大多由学生通过比较学习去完成。老师重在引导,最后要作总结。
全册上完,要编几条辫子,分几个系统,那就是册次复习了;同样,各册学完,毕业前,又列出几个较大的系统,分些条条块块,那又是毕业总复习了。对于复习,本文不打算多有涉及,讨论内容以教师常规教学为主。

总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还很多。只要我们认真总结,深度挖掘,勇于探究,讲求教学方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就一定会有新的起色,学生作文水平就一定会逐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