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教训文化 |
分类: 历史文化 |
范仲淹为何推行新政失败
文/神龙跨三江
范仲淹(989——105),字希文,系宋朝时期苏州吴县人,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公元1052 年(皇祐四年)五月病逝于徐州。他有《范文正公全集》传世,通行有清康熙岁寒堂刻版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公元1905年,27岁的范仲淹中进士。入仕后,他关心民众疾苦,政绩突出。天圣初任泰州化令,主持修筑捍海堰,世人称为“范公堤”。
最初范仲淹在朝廷当谏官,因为看到宰相吕夷简滥用职权,不断地谋取私利,他就向宋仁宗大胆揭发。为此,得罪了吕夷简,吕夷简怀恨在心,巫陷范仲淹结交朋党,挑拨君臣关系。宋仁宗听信了吕夷简的胡言乱语,贬谪范仲淹去了南方。直到西夏战争发生以后,才把他调到陕西去守边境。
宋仁宗看到范仲淹在宋夏战争中屡立战功,觉得他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这时,宋王朝因内政腐败,加上跟辽国和西夏战争中军费和赔款支出浩大,财政十分紧张。宋仁宗就立即把范仲淹从陕西调回京城,任命他为副宰相。他回到京城后,宋仁宗马上召见了他,要他提出治国方案。范仲淹知道朝廷的弊病实在是太多,不可能一下子加以纠正,准备一步一步地来。但是,禁不住宋仁宗一再催促,就提出了十项改革措施。
正在改革兴头上的宋仁宗看了范仲淹提出的治国方案,感到非常满意,就立刻批准在全国推行。历史上把这次改革称为“庆历新政”。可是,范仲淹的新政刚一推行,就捅了马蜂窝。一些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贪官污吏等,眼看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就纷纷闹了起来,散布谣言,攻击新政。那些原来就对范仲淹不满的大臣天天在宋仁宗面前说他的坏话,又说他与一些结党营私,滥用职权……
宋仁宗看到有那么多的人反对新政,就动摇起来了……范仲淹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离开京城,便主动要求回到陕西守边境,于是宋仁宗就答应了他的要求。范仲淹刚走宋仁宗就下令废止了新政……也就是说,宋仁宗这一走,也就永远地离开了政坛,宣布了他推行新政以失败而告终。
范仲淹因改革政治一事,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因为个人的遭遇感到懊恼……据《宋史》记载他“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虽然几次遭受贬谪,朝中又有不少政敌,但他依然“以天下为已任”,“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的君国大事。”故,他挥笔写下的散文《岳阳楼记》名扬四海,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世人广为传颂。

感谢草儿青青支持、感谢管理员小草的推荐!
感谢草根大讲坛栏目、感谢择文编辑!辛苦了!
前一篇:如何培养学生感恩情怀
后一篇:教师要拥有“四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