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为何在顺境中反遭失败
文/神龙跨三江
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刘备身上有不少美德:宽仁、虚心、坚忍、识大局、理智等,在逆境时够用了,但他在顺境时许多美德被淡化了,所以招致大败,导致西蜀由鼎盛开始滑坡。

刘备这个人,前半生陷入逆境,倒霉的事都让他赶上了。破黄巾、讨董桌,多有战功,但仍无一方立足之地,只得寄人篱下,今天投降这个,明天投降那个,夹着尾巴做人,小心地过日子。刘备三顾茅庐得了诸葛亮后,形势开始有了转机,但仍处在逆境中。

刘备一生逆境、顺境的分界点是赤壁大战。赤壁大战后,一顺百顺,好事不断。先占了南郡、襄阳、荆州,又取了零陵、桂阳、武陵、长沙、江陵等。而后取成都,得巴蜀四十一州,又取汉中,自立于汉中之王。东西两川,国富民安,事业已达到鼎盛。

刘备在逆境中头脑清醒,大事不糊涂,小事讲原则。但是在顺境中思维开始僵硬,认准一个理,千人万人劝不动。如,刘备非要报关羽之仇,起兵东征伐吴。赵云谏说:“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刘备说:“孙权害了朕弟,啖其肉面灭其族,方雪朕恨!”赵云说:“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刘备答道:“联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遂不听赵云之谏。学士秦宓奏说:“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可惜新创之业,又将颠覆!”刘备大怒,下令杀害秦宓,刘备掷表于地,说:“联意已决,勿得再諫!”刘备这种对诸葛亮不礼貌的态度过去从未有过。连诸葛亮、赵云如此心腹之人的话都听不进,何人之言肯听呢?刘备一意孤行,倾国力出征,拿75万大军当赌注,结果大败彝陵。

综上所述,顺境能使人发生某种变化,思想容易滑坡,所以人在顺境中比在逆境中更需要美德,同时也更需要自制。人在顺境中容易不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惜福。看一个人,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发迹之日,因为顺境能使人的本质暴露无遗。不是有人一当上官脸就变、不是有人一变阔就不仁、不是有人一平步青云,就无视党纪国法吗?像李自成、洪秀全等人在逆境中都是英雄,却因为在顺境中的不自制,不珍惜,使顺境立刻变成了逆境。因此,我们要记住这历史的教训,顺境中比逆境中更需要品德!


感谢草根大讲坛栏目、感谢编辑部的博乐不敢枉言!您辛苦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