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速发展秀山职教的建议

(2012-02-28 00:00:43)
标签:

发展中职教育

教育

分类: 职业教育


加速发展秀山职教的建议

 

文/神龙跨三江

 

加速发展秀山职教的建议

    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为切实改变秀山县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面貌,建立与“武陵之心、边城示范”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和人才高地,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秀山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秀山县有全日制中职学校一所---县职教中心,县职教中心创建于1982年,是一所集学历教育与中短期技术培训于一体的市级重点中职学校。该校占地212亩(包括2009年新征地180亩),建筑面积38437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2366人,年招生规模为1000人;现有教职工117人,其中文化课教师51人,专业教师39人;高级教师10人, “双师型”教师12人,学历达标率86.3%;学历教育主要开设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及应用、汽修、种植、旅游服务、秀山花灯等6大类11个专业;专业设备设施总值325万元;教育经费来源主要靠学生学费;中短期技术培训主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产业化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创业培训等工作,年均培训2039人次;学生就业安置工作扎实有效,毕业生就业有保障,年均毕业生为550人,就业率达94.5%。

 

   秀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职教中心的发展,全面启动了扩建工程建设。自2009年5月以来,多渠道筹集资金共4320万元(银行贷款3000万元、中央资金320万元、社会事业建设资金1000万元),用于征地181.3亩,新建基础设施24741平方米。目前为止已完成投资3694.3万元,一期工程于今年12月底主体完工,2011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扩建完成后在校生规模将达到4500人。

 

加速发展秀山职教的建议



    二、当前秀山县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秀山县职业教育的发展离国家关于大力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与周边区县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经调查,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秀山县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按照当前县职教中心扩建工程建设情况,全部完工后基础设施建设总面积才38437平方米,与国家级重点职中标准最低限50000平方米相差11563平方米。这与黔江职教中心比,相差91563平方米;与酉阳职教中心比,相差41563多平方米;与花垣职教中心比,相差10163平方米。           

 

    二是专业实训设施极其简陋。专业实训设备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必不可缺少的一项设施。县职教中心现有专业设备总值仅320万元,配套专用设备少,现有的也十分简陋,只能满足1200人的办学规模。这与黔江职教中心比,相差59680万元;与酉阳职教中心比,相差1310万元;与花垣职教中心比,相差680万元。我县职教中心年招生规模按1500人计算,尚差专业设备经费1500万元。

 

    三是专业师资短缺。目前,秀山县职业教育尚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教师的调入和聘任任用普通教育的考调模式,没有形成职业教育对教师专业特点的要求的用人机制。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造成专任教师中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倒挂(国家规定二者比例为4:6,目前我县的现状为6:4)。由于结构不合理,一专多能或“双师型”教师较少,无法满足县职教中心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

    秀山职教中心现有专任教师90人,其中专业师资仅39人,只能满足1000人的办学规模。县职教中心扩建工程完成后,在校生规模按3000人计算,教师按渝编办〔1999〕34号文件要求配备,尚差专任教师150人,其中专业教师差86人。

 

    四是职业教育办学经费严重短缺。按照国家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由于秀山县基础教育欠帐较多,目前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基础教育,多年来未用于职业教育。我县职业教育办学经费来源主要靠学生学费,每年收学费仅170万元、向市上争取职教专项经费50万元。这点微薄的经费既要用于办公、设施维修,支付水电费,又要更新设备等,学校是无法运转的。可见我县职业教育办学经费严重短缺。

 

加速发展秀山职教的建议


    三、加速发展秀山县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目前,秀山只有唯一一所中职学校(县职教中心),且规模较小,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构建中等城市的要求完全不相适应。在县内,每年有初中毕业生7000多人,除去就读普通高中近3000人外,还有4000多名初中毕业生需要参加职业学习和就业;在毗邻的区县,如松桃县的甘龙、乜家,湖南的花垣、龙山、里耶等每年共有5万初中毕业生,潜在的生源非常丰富。

 

    因此,秀山应当抢抓机遇,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秀山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充分发挥渝东南门户的区位优势,推进县职教中心快速发展,做强基础,打造品牌,力争把县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年招生规模达2000人,在校生规模达5000人以上,且办学条件好、办学水平高、辐射能力强的全国示范性中职学校。

 

    第一,统一认识。切实加大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力度,使全县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各部门和全社会深化对我县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群策群力,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秀山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与发展地方经济、加快构建经济高地和中等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职业教育作为一项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县上下形成“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职教就是抓经济”的共识。

 

    第二,加强领导。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必须加强统筹管理,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重要决策议事日程和重点目标管理,定期研究解决秀山县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上应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或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为成员单位。对职业教育工作实行统筹规划管理,加大对职教发展的领导、组织和统筹,明确落实工作目标和责任,严格考核和奖惩制度,并接受人大、政协的检查和指导。

 

    第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是办学的硬件,是体现学校办学条件的一个重要标志,县委、县政府应高度重视。要按国家中职学校办学标准,加速推进县职教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职教中心第一期扩建工程的基础上,要抓紧时间推进第二期工程建设,下大力气改善县职教中心办学条件,使县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第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一是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并纳入专户管理。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落实城市教育附加费中的30%用于职业教育,设立职教生均公业务费380元/年,确保秀山县职教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二是抓好立项争资工作。按要求积极做好秀山职业教育规划项目事宜,加大向国家和市上争资立项的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秀山职业教育发展;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设备改造。要尽快落实县职教中心专业设备经费和设备采购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均专业设备价值不低于3000元)进行配置;四是高度重视县内中短期技术培训经费的统筹工作。结合实际,将秀山县农办、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多渠道的专项技能培训计划和经费打捆安排,由县政府统筹,县财政局、县教委管理,依托县职教中心培训功能,扎实推进秀山县实用技术、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工作,培训经费统筹到县职教中心使用,定期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确保培训质量。

 

    第五,加强干部、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县职教中心领导干部要按5000人的在校生规模配齐,使校级班子成员达到“一正四副”的要求;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灵活的专业师资聘用机制,引进专业师资要符合县职教中心专业发展的实际,在注重考核综合素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考核技能。同时,县职教中心根据专业需求,也可以在其它行业聘请有实践经验、技术水平较高的一线工人担任专业教师,建立起灵活的招聘、用人机制;三是审定县职教中心编制。县编办要根据县职教中心的发展趋势审定编制,县财政局根据学校每年的办学规模,按编制的职数,预算教职工工资、师资培训经费和办公经费,使专业师资的配备达到渝编办〔1999〕34号文件规定要求。

 

   第六,创新服务机制。树立“政务即服务”的意识,为职业教育发展搭建政府服务平台,对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实行“一站式”政府服务,切实把关乎秀山长远发展大计的职业教育抓好、抓实,及时扭转秀山职业教育的被动局面,缩短与周边区县的差距。同时,建立职教师资人才库、毕业生需求信息库、招生就业信息网络和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增强我县职业教育办学影响力。

 

    全国各省市以及周边区县职业教育发展态势逼人,时不我待,迫切要求我们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做大做强秀山职业教育,为努力创建与“武陵之心、边城示范”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和人才高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速发展秀山职教的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乡的秋恋
后一篇:寒窗情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