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推进中职学校教学工作
文/神龙跨三江
教学工作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它关系到学生的文化程度能否不断提高、理论基础知识能否够用、专业技能训练是否到位、专业技能水平是否逐步提升……那么,如何有效地推进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呢?

一、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出发点,推进教学工作
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要以“讲实效、讲实情、讲实际”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突出一个“新”字,抓住一个“活”字,落实一个“实”字。“新”即内容新,要求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学生传授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杜绝一个教案用到老的现象;“活”即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适,教师要根据专业知识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精讲精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充分利用实验、模拟、电教等手段,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不但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会学;“实”即在实用、实效、实际操作技能上下功夫。学校要针对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这一特点,结合岗位实际进行项目训练,使学生眼熟、手熟、动作快,着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二、以推行教学改革为着力点,推进教学工作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要体现效益,立足于“五化”,务求实效。即课程模块化、学习灵活化、教材整合化、课堂训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程模块化。要根据目前学生的文化基础现状和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现行各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编制,重新建立新的模块。其中关键的因素,是科学确定“活模块”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际操作中,“活模块”的教学内容实质上应根据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进行强化训练。以“取证”为具体目标,以技能为教学主线,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在“活模块”的实施中,要根据专业技能的淘汰与更新,经常开发新的“小模块”。以机械汽修专业为例,加入计算机绘图、材料试验等内容,使毕业生具备跟上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技能。课程“模块化”,是中职教育规律的反映,是中职教育实践的呼唤。
学习灵活化。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在学生学习的内容上进行整合优化,在学生学习的方式和过程上创新。推行“学分制”改革,关键是要建立比较科学的“学分”内容体系、评价标准和运行机制。推广“多证制”教育,鼓励学生在取证学习过程中和实践训练中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教材整合化。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表明,教材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是抛弃传统的学科教材,使教材进一步实训化,符合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实际。以电子专业为例,为了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科教师要按照“必须、够用、可教”的基本原则,彻底改变传统的体系完备的教材,重新编写校本教材,或整合教材内容,编制与教材相对应的操作技能手册。教材实现实训化,瞄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课堂训练化。学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实现训练化。例如电子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考工”要求,在“电工”、“家电维修”等课程的教学中,实施“操作技能课堂目标教学”管理。在教学中,对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都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操作实施详尽,考核内容明了。这样,课堂教学实现了训练化,每一堂课既有明确的目标,又有严谨的过程控制和当堂严格的考核,保证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多样化。我们要加快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的推行“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案件教学法”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展示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真探索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厌学”、“难学”的状况,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三、以提升管理水平为着眼点,推进教学工作
学校要建立健全考评考核制度,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制定合理且易于操作的考核标准,对教学成绩突出、为学校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教师,实行低职高聘,设立教学名师奖、优秀主讲教师奖、学术精神奖、教学创新奖、烛光奖、感动校园奖等,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将评议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学管理过程实行行政督查制度、间周调度制度、跟踪整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转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到位,为形成
“全程抓管理、人人抓质量”的管理格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推进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要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核心,讲求实效;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加大教学工作改革的力度;以教学管理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服务经济社会实现学校跨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