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影朝向问题图解

分类: 教与学 |
http://s7/bmiddle/556b798806f89ac969ae6
赤道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夏至 |
东北 |
西南 |
正北66°34′ |
正南 |
西北 |
东南 |
春秋分 |
正东 |
正西 |
天顶90° |
无 |
正西 |
正东 |
冬至 |
东南 |
西北 |
正南66°34′ |
正北 |
西南 |
东北 |
(二)北回归线上“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
在赤道至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地区,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偏移正东的角度越大。
http://s6/bmiddle/556b798845b60d920a1a5
北极圈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夏至 |
正北 |
正南 |
正南46°52′ |
正北 |
正北 |
正南 |
春秋分 |
正东 |
正西 |
正南23°26′ |
正北 |
正西 |
正东 |
冬至 |
极夜无日出日落 |
(三)北极点“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
在极昼期间,北极点上,由于太阳周日视平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在一天中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直射点的纬度,太阳只有方位变化而无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
在春分秋分日,极点昼夜平分,此时太阳高度为0°,刚好没入地平圈。
http://s1/bmiddle/556b798845b60e08f44a0
北极点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夏至 |
无 |
正南 |
正南23°26′ |
正南 |
无 |
正南 |
春秋分 |
正南 |
正南 |
正南0° |
正南 |
正南 |
正南 |
冬至 |
极夜无日出日落 |
二、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日影的朝向(以南半球为例)
http://s7/bmiddle/556b798845b78b1267306
春分秋分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赤道 |
正东 |
正西 |
天顶90° |
无 |
正西 |
正东 |
南回归线 |
正东 |
正西 |
正北66°34′ |
正南 |
正西 |
正东 |
南极圈 |
正东 |
正西 |
正北23°26′ |
正南 |
正西 |
正东 |
南极点 |
正北 |
正北 |
正北0° |
正北 |
正北 |
正北 |
(二)夏至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偏北23°26′垂直升起,从正西偏北23°26′垂直落下。纬度越高,偏移正东向北的角度越大,极夜时刚好日出日落方位收缩为一点,位于正北方。
http://s1/bmiddle/556b798845b78c14e21f0
夏至日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赤道 |
东北 |
西南 |
正北66°34′ |
正南 |
西北 |
东南 |
南回归线 |
东北 |
西南 |
正北43°08′ |
正南 |
西北 |
东南 |
南极圈 |
极夜无日出日落 |
|||||
南极点 |
(三) 冬至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偏南23°26′垂直升起,从正西偏南23°26′垂直落下。纬度越高,日出偏移正东向南的角度和日落偏移正西向南的角度越大,到极圈时刚好日出日落位于正南方。
http://s16/bmiddle/556b798845b78c94d8fbf
冬至日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赤道 |
东南 |
西北 |
正南66°34′ |
正北 |
西南 |
东北 |
南回归线 |
东南 |
西北 |
天顶90° |
无 |
西南 |
东北 |
南极圈 |
正南 |
正北 |
正北46°52′ |
正南 |
正南 |
正北 |
南极点 |
无日出日落,太阳都位于正北23°26′,日影都朝向正北 |
冬至日 |
日出方位 |
日影朝向 |
正午太阳方位 |
日影朝向 |
日落方位 |
日影朝向 |
赤道 |
东南 |
西北 |
正南66°34′ |
正北 |
西南 |
东北 |
南回归线 |
东南 |
西北 |
天顶90° |
无 |
西南 |
东北 |
南极圈 |
正南 |
正北 |
正北46°52′ |
正南 |
正南 |
正北 |
南极点 |
无日出日落,太阳都位于正北23°26′,日影都朝向正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