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有情趣的教师》读后记

(2013-12-11 16:01:20)
标签:

总结

教育

分类: 学习心得

《做有情趣的教师》读后记

                                      ——长清五中 吕光栋

生活情趣是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生命快乐的感知,在审美感觉上的自足。通俗地说,就是指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曾几何时,优秀教师大多是鞠躬尽瘁的形象——有的放下年幼生病的孩子,坚持上课;有的不顾病榻上的老人,恪尽职守;有的带病工作到最后。教师给人的总体印象似乎就是呆板,老成持重,不苟言笑,与“玩”与“娱乐”不搭界。

不能否认,教师群体工作压力大,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我听到老师抱怨道:“起早贪黑,一直在学校忙,好长时间没逛街了。今天,我去参加亲戚的婚宴,坐在公共汽车上,心里一个劲惊讶:路旁盖了那么多高楼,城市绿化得太美了,女士们穿的真漂亮。”有的老师说:“白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晚上做家务,整天累得够呛,哪儿还有什么爱好?”这令人悲哀,无奈。

柏拉图认为:一个人工作与休闲的比例要做适当分配,才可以在整个人生及日常生活中过得充实、有满足感。如果忽略了家庭、休闲或运动,则容易造成失衡。如果一个教师的爱好就是教学,则一定会是一位优秀教师。但不得不承认,并非人人都能把职业当事业。教育的外部环境不完全尽如人意,教师应自己学会调整心态,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琴棋书画,打球种花,摄影旅游,不一而足。

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教师,就是要热爱生活,有自己的空间,有适当的休闲娱乐,创造乐趣,体验快乐。

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教师,就是懂得营造精神家园,获得心灵的慰藉。学会以多种多样的艺术生活方式充实生活,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教师,能够静下心来,远离浮躁,修炼出定力,努力达到人生的丰盈和内心的舒展,成为一个有修养的、完整的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积极培养发展情趣。良好的生活情趣可以让教师放松情绪,驱走疲惫,享受生活,陶冶情操,甚至提升人格魅力。一位有生活情趣的教师,会把课堂经营得妙趣横生,会让教育充满生命的活力。一位老师说:“我爱好下棋。有时还找我的学生下。没想到,有一位学生毕业后,印象最深的就是赢了我一盘棋。这个学生最愿意上我的课,到现在跟我的关系不错。”

老师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教师疲于奔命,劳苦不堪,愁容满面,也许对学生所有的说教都是空洞的。

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工作,教师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窥见了教师的人格及内心世界,在学生心目中确立了份量和位置,深刻地、长久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发展。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可爱而不是可怜,可敬而不是可悲。好教师会“玩”得高雅,多才多艺,让学生油然而生崇敬之情,密切师生关系。会“玩”的教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受学生喜爱。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知识的熏陶,而是全方位的人格培养与陶冶。快乐的教师会把快乐传递给学生,有生活情趣的教师也会培养出有生活情趣的学生。

我们都知道,“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提出的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努力追寻的理想教育境界。对于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就是“幸福完整”的,有好多人都曾对此提出过疑问,更多的人也曾给予过阐释。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真正“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应该仅仅是关乎课堂、校园、学生、教材、班级等等这些与教育直接联系的方方面面,而更应该关乎校园之外的人、事、物,如,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钓旅读娱、烟酒茶饮、三朋四友、七姑八姨,等等,这也应该是“完整”的必然要义之一,是“幸福”的重要内涵所在。一个教师的教育生活,应该由校园内外两方面构成。校园之内是直接的、显性的,校园之外是间接的、隐形的。过一种有滋味有情趣的校外生活与有思想有成就的校内生活,这才是“完整”与“幸福”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我知道,爱因斯坦的本义也许是说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多利用业余的时间致力于所从事的事业。这也正好与鲁迅的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是相互应证的:“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其实,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爱因斯坦的话呢?这就是,人的差异就是看是否有丰富多彩、高雅情趣的业余生活。若能有这样的业余生活,那么,这样的业余生活就会影响与促进其工作状态与质量的提升,从而更好的走向成功。就这个意思来说,其实,工作时,可以吃便当,但业余时,咖啡也是要喝的。

钱理群曾在《现代教师读本》的前言中说:“在我们看来,现代教师的素养应该包括教育专业素养、人文精神、科学态度、艺术情怀,以及教师自身的精神生活等诸方面。”“一个视野开阔,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热爱并善于享受生活,生机勃勃,充满情趣,富有教养,仪表不俗,气质高贵的全面发展的教师,一个虽有缺陷但个性鲜明,有真性情的教师,对青少年的吸引与影响,是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甚至是更为根本与深远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可以谈怎么吃,怎么穿,怎么喝,怎么住,怎么玩,怎么游,可以读闲书,看杂技,观小品,逛大街,进影院,做麦霸,学钓鱼,可以也是必须经营好亲子之爱,夫妻之情,朋友之谊。总之,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有益于身心的,都可以尽心而为,尽力发展。

其实,教师的业余生活丰富了,高雅了,得益的不仅仅是自己,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一个有情趣的教师,那就如同一个滋润的气场,会自然而言地影响着学生。黄玉峰老师擅长书法,学生对他的书法作品非常喜欢。因此,学生有了进步,有了收获,黄老师总是亲笔书写以赠。我喜欢唱歌,在课堂上,有时根据课堂情景或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会高歌一曲,学生兴奋不已,课堂其乐融融。我有一位同事教数学,是学校里有名的“驴友”,他把自己的行走天南海北的见闻与经历,讲给学生听,有时还一起分享图片或者视频。就凭这点,他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好,学生也很崇拜他,他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所以,无论是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还是一种事业,我们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教书之余的生活。一方面,作为一个社会意思上的人,工作不应该是生命的全部,在工作之外必然要有另一个空间安顿自己的心与身,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教师,教书之外的生活状态与质量对教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是一种元色彩与原动力,是校园生活的一种有力支撑与重要保障。这种教书之外的生活,广而言之,包括物质生活、情感生活与精神生活,这三者共同编织起教师丰富多彩的教余生活。

基于这样的考量与定位,我曾经主编《教师的第九个小时》一书,旨在通过一些教师个人教余生活情趣的叙述与展示,让更多的人也来关注与审视自己的教余生活,从而思考与行动,使自己的教余生活生动与丰富起来。我们常常有一个习惯的说法,称工作时间为“八小时”、工作之外的时间为“八小时之外”,那么,“教师的第九个小时”则是隐喻教师教书之外的生活。当然,我们明明是知道,教师的每日工作时间是远远不止八小时的。将书名定位《教师的第九个小时》,也是在一定意义上呼唤,我们教师要有真正的“八小时之外”,我们的教余生活当从“第九个小时”开始。

老师们,我们在努力做有成就教师的同时,也努力做一个有情趣的教师吧!

 

 

 

 

 

 

 

 

 

 

 

 

 

 

 

 

 

 

                                                         2013年6月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