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谎的石碑说:冒领军功、杜撰历史
(2022-09-18 15:53:16)分类: 《甘肃金石录》 |
从说谎的石碑说:冒领军功、杜撰历史
石锡铭
自1998年开始,历24年整理《甘肃金石录》金石资料的过程中,陇西锡铭发现,名流、石碑和谎言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杜撰历史,以“家族史”、“地方史”和“国史”的不同形式存在,被篡改侵犯的也就是“家族史”、“地方史”和“国史”。
所有以“军功”为主的历史,要杜撰就先从“冒领军功”开始。
先整理三通主题一致的石碑:冒领军功、杜撰历史。
韩愈写的《平淮西碑》被推翻
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李愬雪夜袭蔡州》,讲的是唐朝一个靠奇袭、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读了唐末五代时罗隐的《说石烈士》,才知道韩愈的《平淮西碑》说谎之事。时任淮西节度使的吴元济再次背叛朝廷,唐宪宗命宰相裴度为元帅、李愬为大将率兵征讨吴元济。公元817年冬天,李愬亲率精兵五千人,乘雪夜急行军百余里突袭蔡州,攻入汝南城,活捉吴元济,平定了淮西之乱。战役结束后,唐宪宗就命韩愈撰文记述平淮西战役的胜利并刻碑。韩愈这位曾亲历淮西之战的文学家,撰写《平淮西碑》时把雪夜突袭蔡州活捉吴元济、平定淮西叛乱的功劳记在了宰相、平藩元帅裴度名下,把李愬受降的叛军将领称为叛将,引起了李愬部将的极大不满。李愬的妻子是唐安公主的女儿,她进入皇宫找到宪宗诉说韩愈的《平淮西碑文》于事实不符。同时,李愬的部将石忠孝看到碑文里没有提到李将军的名字和战绩,一怒之下,推断了石碑。唐宪宗下令把石忠孝抓进大牢。石忠孝在狱中,又用刑具打死了一名狱吏。结局是宪宗皇帝亲自审讯石忠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此次战役,是李愬个人的一次大胆行动,元帅确实没有参与,和他无关。为了平息事端,唐宪宗赦免了石忠孝,又命翰林院学士段文昌重写了《平淮西碑》文,但对杜撰历史的韩愈没有做任何处理。假设没有石忠孝这样不怕死、敢说真话的部下;假如李愬的妻子不是唐安公主的女儿,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就不是《李愬雪夜袭蔡州》,而肯定是《裴度雪夜袭蔡州》了,媚上的韩愈也就成功的利用手中操弄文字的权利篡改了这段历史。可笑的是,到了宋代,蔡州出了个知府陈向,他竟然命人磨去段文昌的碑文,又重新刻上韩愈写的碑文,所以苏轼调侃道“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两通《平淮西碑》的缘由。冒领军功、杜撰历史的一通碑,因为是知名文痞写的而被人津津乐道;反映历史事实的一通碑,总有人想让它消失。
武克勤台湾战功被“侵占”二十余年未还
《武禹亭碑记》载:“先是己卯洋匪蔡牵以四十二艘犯安平鹿耳门之北汕,总兵爱新泰闻乱,以水师副将游击等出巡洋,而陆管将并无可倚托者,乃委府君。……是时府君已两中箭伤,而犹力呼维光等守栅,事急下台立潮中,犹各拼死力,手刃贼首十余人,乃同遇害。洎雨息,贼纵火烧栅,火光烛城上,而总兵以下益慑伏不敢出,所谓救援终亦不至。……出北门里许得之北坛僧寺,僧吉畴昔夜有四五人,驾芦桥自载是以来,入佛殿。玢、瑷与继曾蒲伏入寺,望见果是府君,继曾于是手具汤为熏濯创痕,细书分记。曰:刃创十一也,项左偏三、颈右偏二、左手二、右胫骨二、腹左右各一。曰:箭创三也,胸一、左腰胁二;曰:长戟创三也,右足二、右胁一。书讫贴扎上,使玢、瑗黻黼衣缝。……又明日,总兵以下千余人来吊,玢、瑷哭受吊,爱新等善抚慰之,为眠治棺殓而去。事闻廷议,以情事不符,命厦门道朱公察情覆奏。……府君之死事安平,颠末如此,今距二十余年矣。时不孝瑶、琚、瓒还乡省墓,安平之役竟不获执,羁勒从侍绝缨血刃于仇虏之胸,以身分难,痛何如哉。”
此碑文详述了武克勤在台湾安平之役阵亡的经过,尤其军功被“侵占”、“颠末如此,今距二十余年”、“安平之役竟不获执”。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这句名言点出了“正史”之虚伪,也是否说明“冒领军功、杜撰历史”过于普遍。
改“按扎尔”为“按竺迩”树碑立传
此类树碑立传的方式,替代同名同姓,却又身居南北,操作空间特别大。但如“按竺迩”全部改名换姓,且用了至少三个真实历史人物资料的,非常罕见。
下面看看“按竺迩”是怎么通过三部曲修改、杜撰来的。
1、程钜夫文集收录有《赵氏先庙碑》,核心人物“按扎尔”被改名为“按竺迩”,“永古特氏”改为“雍古氏”。
程钜夫《赵氏先庙碑》和赵氏《家庙碑》修改对照
程钜夫《赵氏先庙碑》 |
赵氏《敕赐雍古公家庙碑》 |
按扎尔 |
按竺迩 |
永古特氏 |
雍古氏 |
武宣公 |
忠宣公 |
配鄂喇(la)琨氏 |
配韩氏 |
曰卓裕勒嘉 |
曰术要甲 |
陕西行御史台以永古特氏父子 |
陕西行御史台以侍御史世延 |
(曾祖)达衮 |
(曾祖)熙公 |
2、看看,这样修改后杜撰的“按竺迩”,靠这些资料,还达不到“树碑立传”的要求,于是,他还修改过一个“雍国公”为“雍古氏”。
石氏《雍国公碑》和赵氏《家庙碑》主要修改对照
石氏《雍国公碑》 |
赵氏《家庙碑》 |
雍国公 |
雍古氏 |
陕西行御史台、太子少保 |
陕西行御史台、以侍御史 |
麟 |
世延 |
赠故征西大元帅吉莲 |
征行大元帅按竺迩 |
谥忠穆 |
谥忠宣 |
历官至右丞相 |
缺此职务 |
麟 |
故蒙古汉军元帅国宝 |
佐理宣力功臣、太尉、上柱国,追封雍国公,谥忠宣,配甄氏,雍国夫人。 |
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梁国公,谥忠宪,配云氏,梁国夫人。 |
祖 |
曾祖 |
熙公 |
默公 |
谥忠毅 |
谥贞毅 |
戊申孟秋初吉,即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立)。 |
至元丁丑孟秋初吉,即元至元三年丁丑、公元1337年(立)。 |
礼店军民府元帅承旨、西征大元帅为推忠佐运定远大傅、功臣上护国、封秦国公,谥忠穆,历官至右丞相吉连 |
章阁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银青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中书平章政事、鲁国公世延启建,孙男奎立 。 |
|
新增: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 |
|
新增:后为梁国公,谥忠宪,配云氏梁国夫人。 |
|
新增:明年,公孙世延入参大政。 |
|
新增:谨按忠宣公雍古氏,云中世族,幼孤育于外,曰术要甲,因姓舅姓,转而为赵”。 |
注意一点:麟一个人的职务“陕西行御史台、太子少保”和“为汉军元帅”分开由“世延和国宝”父子分开占用。
所以,赵氏《家庙碑》的其余内容和石氏《敕赐雍国公家庙碑》完全一致,原本“追封雍国公”而《敕赐雍国公家庙碑》的资料,成为“永古特氏”复古“雍古氏”的证明材料,“雍国公麟”瞬间消失,“雍古氏”撰成“敕赐”被写进了历史。
3、这还没有结束。看看“按竺迩”怎么把三个“永古特氏赵姓”的资料弄成了一个写进历史。
赵世延修改程钜夫《赵氏先祖碑》对照表
赵氏修改后 |
程钜夫《赵氏先祖碑》 |
雍古氏 |
永古特氏 |
曰术要甲 |
曰卓裕勒嘉 |
这还不够生猛,赵姓渊源的修改,看下表:
资料出处 |
赵氏所用并修改 |
《山西通志》载:按扎尔,永古特族人,居云中,幼孤,鞠于外,大父卓裕勒嘉,讹为赵家,因氏赵。平章世延其后。 |
“按扎尔”改为“按竺迩” |
《元史*赵良弼传》:赵良弼,字辅之,女真人也。本姓术要甲,音讹为赵家,因以赵为氏。(赵良弼的家族关系:父赵悫,金朝威胜军节度使,谥忠闵。哥赵良贵,嵩汝招讨使。侄赵谠,许州兵官。子赵训,陕西平章政事。) |
“本姓术要甲”改为“曰术要甲” |
《钦定续通志卷 |
用“父达衮,为金群牧使,太祖时,驱所牧马来归”赵氏的“于外家” |
永古特氏改赵氏,后成为山西一个大族,渊源都很清楚。赵世延把“永古特氏”杜撰为“雍古氏”后,改编永古特氏的“按扎尔”、“本姓术要甲”、“父达衮,为金群牧使,太祖时,驱所牧马来归”各用一个关键词,就杜撰成了赵氏《家庙碑》的“谨按忠宣公雍古氏,云中世族,幼孤育于外,曰术要甲,因姓舅姓,转而为赵”。
这样修改后,至少元朝的两个按扎尔(石抹氏按扎尔、永古特氏按扎尔)、本姓术要甲的女真人赵良弼、“父达衮,为金群牧使,太祖时,驱所牧马来归”赵氏这四个人的历史就都可以“择优”全部写进“按竺迩”的家族奋斗史,把他们四人的功劳都可以记在“雍古氏按竺迩”的功劳簿上了。
程钜夫文集还收录一篇《秦国文靖公神道碑》载:“谨按公讳安藏,字国宝,辉和尔人世家伯什巴里,自号龙宫老人。祖讳小乘多,赠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父讳德桑特克萨和尔德,赠太保仪同三司并追封秦国公,祖妣布延德济妣额森郡主,并追封秦国夫人”。
安藏(?-1293 年),字国宝,畏兀儿族翻译家。
这么好的资料,有名有姓,在赵氏《家庙碑》是怎么安排的?自己去看。
作者简介:石锡铭,甘肃陇西人。1998年提出智能化概念,同年创办《机电智能化》,《工控智能化》、《仪器仪表智能化》、《建筑智能化》等专业杂志。2003年,创办中国智能化网。2012年筹建深圳市智能化学会。个人作品:《智能化概念》、《陇西石门爷孙诗词集》、《陇西秧歌大观》、《近代陇西诗词选》、《历代陇西诗歌选评》(和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罗锦堂教授合著)《全陇诗》、《甘肃金石录》、《西夏文成语词典》等。 入编《中国诗人大辞典》(2007年出版)、《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史》等多部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