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邦为《堡门遗恨》写序
(2022-03-25 13:53:18)| 分类: 石氏资料 |
《堡门遗恨》序一
崔振邦
《堡门遗恨》是石锡铭先生为纪念他的父亲编写的一本小集子,其中收录了尊翁石兴国先生的生前诗文、以及亲朋好友的纪念文章。我读后深为石兴国先生的勤奋、正直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也为他一生的清平、坎坷、失意深为叹惋。
我与锡铭先生的结缘还是五年前的事。我在定西教育学院(现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任职的时候,尝与学院同仁合编了一本《陇中历代诗词选》,是一本挖掘和整理地方文化的书籍。也许是锡铭在什么地方见到了这本书,即来信向我询问是否还有存书。我和锡铭素昧平生,但非常乐于结交这样的在读书方面有相同志趣的朋友,便欣然奉书相赠。此后我与锡铭时有书信或电话交流,多谈一些文化、教育或人生方面的问题。其间锡铭的事业领域有所拓展,也不时传来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好消息,我为陇中黄土地走出这样一位事业上不懈进取、屡有佳绩的人士而感奋。我与他的交往中发现,他是一个重感情又富于理性、好学习又勤于思考、尚传统又与时俱进的人。
锡铭的父亲石兴国先生曾经是一名二十年教龄的小学教师。他的这个教师身份比较特殊,当年叫“社请教师”、“民办教师”,现在叫“代课教师”。像石兴国这样的教师,是时代的产物,他们身处穷乡僻壤,条件艰苦,待遇低微,然而与正式教师一样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为山区的教育事业竭力尽心,无私奉献。就像石兴国老师,1969年响应政府就地办学的号召,和另外两名民办教师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创建了陇西县云田公社(现云田镇)神家川小学,解决了那里的孩子上学的问题,使那个贫困的小村子第一次传出了朗朗书声。石老师家庭负担重,生活极为贫寒,但他一心一意扑在教学事业上,既当教师,又当校长,赢得桃李满天下。就是这样一位为农村教育事业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教师,最终并没有得到正式教师的名份,清苦一生,抱憾终身。即使这样,它也没有怨天尤人,只是归结于自己“命运”不济,这又是何等的高风亮节啊!石老师今天虽然作古了,但是他的名字永远留在他的学生和乡亲的心里,历史应该记住石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曾经为中国教育做出的功绩。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锡铭的这本小集子是准备奉献给乃父周年祭的时候的礼物,我觉得以这样的方式寄托后辈对逝者的哀思,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为锡铭的孝心所感动。我应允为他的集子作序,一方面是为他的孝的情怀所感动,一方面也为石兴国老师一生浓厚的教师情节表示我的一分崇敬。虽然石老师终身未能获得正式教师的资格,但是他躬身实践了传道、授
业、解惑的全部过程,他崇高的师德、无私的品格,仍然是今天年轻的教育工作者们学习的楷模。石兴国老师,仙逝已历一个春秋,幸在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家庭安宁、子孙成立,汝当含笑九泉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