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个人小结-浅议如何用图片法加强词汇教学
(2013-02-28 09:58:55)石佛中学英语组
刘艳珍
摘 要:英语词汇丰富、词义纷繁、使用灵活且情境性极强。学生学习词汇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交流中正确地使用它。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正确地使用词汇是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十分重视句子和对话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却忽视了单词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我认为图片生动、形象、信息量大、表意直观,是创设词汇学习情境的好方法。并通过对外研版七八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实例对运用图片创设情境,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实效性作了详细的阐述。
对于初中生而言,词汇是其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他们记了忘,忘了记,反反复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不见成效。对于老师而言,词汇也是教学中最为头痛的事。然而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离开了词汇就无法表达你的想法,也就无法与人交流,因此词汇的教法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人说:英语很难学,背的东西太多,其实我个人认为,英语是一种以记忆为主的学科,但是它需要背的东西很有限,即单词和短语,只要解决了它们,英语中所谓的难度就不攻自破了。在实际教学中,解决英语单词和词汇的问题是有各种方法的,有利用词根的方法,歌诀的方法,游戏的方法等,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下面侧重谈谈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是如何利用图片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的。
现在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有动力。图片在教学中的运用,首先在感观上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得具体而实在。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图片给学生一种学习的自信感和可靠感,驱除了外国语言的陌生感。图片的生动形象又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好说。不管学生的程度如何,图片在教学中的运用无形中给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了他们的兴趣。它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图片的本身。
图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因为中学生对图片十分喜欢。教师能适当地使用这种工具就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片不但能提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使得我们的图片更好地为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服务呢?一、图片必须新颖别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新鲜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与众不同的图片,必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图片时,一定要让我们的图片突破常规。比如,我们在画人脸时,可以将圆脸改为三角形脸,或者在画铅笔时,给它画上脸蛋并穿上衣服。这样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任初中英语教师以来,词汇教学就一直是索绕在我心中的急于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农村学生基本没有英语语言环境,单词记忆和理解往往是生搬硬套,即便你能教给她方法,但无法改变其思想。
其二:词汇基础极为薄弱,学生的单词量极为有限,小学毕业的单词量甚至在100个以下。有些学生甚至二十六个字母都记不住写不全。连续三年小学毕业的标达量不及10%
其三:长期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学生每每提到英语单词就脑袋疼,排斥情绪严重。
其四:农村的教学手段相对有限,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学生英语词汇量的贫乏,当然也成了我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丰富词汇量,我和同事们想尽了各种方法,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的开展,我对图片法对词汇的影响作了一些总结,现阐述如下。
第一,图片教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学家克拉申提出了可输入理论,即语言只有接收大量的、自然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极小的、没有心理压力的条件下,才能积极有效地习得语言。可克拉申的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关注促进语言输入可理解性的方式、途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如何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最大量地获得可理解性输入。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教师的最大职责就是让学生接受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料。这对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正是笔者力图将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运用到自己的英语教学中来的原因所在。根据克拉申的理论,结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作者将之打包称为——图像输入,也就是大家常用的英语教学方法即直观教具,但又不完全同。现在初中PEP教材就有大量的彩图,使用图片、画图、多媒体等教学,生动直观,使学生更易接受,可理解性强。
运用图像辅助英语教学, 可解决英语语言的可理解性问题, 有趣性问题及学生的情感焦虑因素等问题, 增加学生了接受信息的输入量,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利用图像输入以期解决一下问题:利用图像输入辅助教学是否能解决输入的可理解性、趣味性问题;利用图像输入辅助教学是否能降低情感焦虑因素,激活学生的英语表达欲。
二.英语教学的策略——图像输入
1. 图像的解释
图像通常指image,icon,picture和它们的衍生词。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图像先于文字,象形文字就是从图形过来的,先有图再有字。图像输入策略是来激励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基于理解之上的。否则,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就不会被激发,从而导致对自己缺乏自信,甚至产生焦灼感。因此,教师在输入时,尽可能选择那些适合于学习者感兴趣的、并能使他们自然灵活掌握的策略——图像输入。指一切有助于学生感性地理解语言材料的各种工具和方法,包括直观教具(用于课堂教学的视觉形象材料,如:黑板、道具、实物等)和电化教学设备(利用光、声、电原理设计的各种现代化视听工具,如幻灯、图影、录音机、录像机等)。这两类直观手段都能摆脱课堂教学时空的束缚,将各种生活情景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有利于学生感知和思维。它能提供大量真实逼真的语言交际情景,使教师传递的语言信息更具形象性、层次性、连贯性、和逻辑性。有助于学生富有逻辑顺序地思维,加速对外语信息的理解和吸收;有助于学生对外语材料的感知、理解、吸收和内化。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知识信息进行指向与集中。学生在此状态下,兴趣浓,积极主动性高,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想象活跃,加速了语言输入的过程。
2.创设运用语言情景
图像输入主要是用来创设情景的。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其主动参与意识会更积极。通过创设情景,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口语合作的氛围。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课文的套句、语汇,两人或多人一组进行表演。教师要将情景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抛开害羞、怯懦等不良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充满情感地倾诉。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材料。那么,如何创设语言情景呢?扩充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供学习示范。可利用多种手段或媒体,挂图、投影图片、录像,声音模拟等图像输入来创设语言情景。学生置身于这种情景之中,在教师的启发下便会情不自禁地想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设想或者是疑问。这种疑问可以是关于语言情景方面的,也可以是关于语言表达遇到的各种障碍,或者是自己创设的由感而知的与主题有关的感受及设想,由此与主题相关的诸多内容也逐渐地丰富起来,学生也应尽可能全面地用语言倾诉出来。这时,程度好的学生应尽情表现(提问、回答、描述情景等),其他的学生注意听、学习、模仿。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程度好的学生应该进一步挖掘出问题。这部分学生表现完了以后,中等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大增,也应该积极地来发表意见。经过这两轮的演示,程度差的学生此时也基本上能掌握一些词语了,也可以进行基本语言的操作了。这时,教师或一个程度较好的学生提问,差生回答。这样,差生在较好的学生的主动带领下可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是个协作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全体学生都应该踊跃参加,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信心。
三、图像输入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图像在教学中的最大优势——形象性
2、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
图像输入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形象生动的图像,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为教师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效的工具。图像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不同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使学习确立鲜明的、完整的表象,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对象上,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要求,这种强烈的求知要求正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必须具备的内驱动力。初中学生年龄小,心理不够成熟,认知较直观,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较容易理解,对理性的知识则不太容易理解, 课堂教学活动应形式多样化,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信赖于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实物、动作,图像等创设一定的、真实的、有趣的情景,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模仿中熟悉和感知语言知识。如今的孩子就是在这种电脑制造的图像中长大的,他们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方法,以及行为方式,都会受图像因素的影响。
3、图像教学可以给学习者思考与想象的空间
在教学中,图像不仅是一种纯粹的形象语言, 而且还是一种传播多元信息的媒介。学习者所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代替实物的形象,学习者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 结合画面的形象和特点, 突破图片的束缚, 展开自己联想的翅膀,去寻找画面以外的知识点和信息源。因此,一幅图片带给学习者的信息量与想象空间是文字和语言无法比拟的, 而且还可以促进学习者独立思考与想象的能力, 而图像教学中的思考与想象则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求异、逆向、发散等创新思维方式。另外,图像教学依靠形象表达出教学的观点, 学习者可以接受这个的观点,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产生或提出新的观点和认识。这样就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创立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促进了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开发。
克拉申认为,有了大量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intake)。在语言输入到达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过程中,过滤是输入的语言信息必须逾越的头一道障碍。也就是说,情感因素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它在较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外界的语言输入。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中,焦虑较少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语言输入。同样,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显然学的更好。许多中学生,在通过听来学习英语时,焦虑是他们的最大障碍。由于受到听力考试的压力,教师经常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多项选择中选出正确答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听。他们的心情一直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之中,惟恐听不懂、做不对,影响考试成绩。学生的这种紧张焦虑情绪阻碍了他们听说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听力课上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改变那种听录音──答题──核对答案的教学模式,运用图像与听力结合的模式, 努力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教师在选择听力材料时,除了要考虑难易适度、语速适中外,还应考虑材料的趣味性以及它们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影响学生的听力。听力材料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有听音磁带外,还应有光盘、录像带等。学生们除了听以外,还可以看有趣、形式多样的听力材料能使学生的心情放松,消除他们的焦虑情感,激发他们听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在理解语言材料的同时,形成对语言形式的印象与记忆,促进英语习得。
四、图像输入的方式
1.图片、图画输入
英语课中,要经常使用图片。涂涂画画,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使学生开心的了。图画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活力,增加趣味性,而且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强记忆,促进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灵活性。英语学习就往往超过了死记硬背、默单词、句型、做语法翻译的内涵了。利用简笔画边学边画,边玩边记句型,(如There be句型)、单词等都掌握得很快,非常适合学生那种活泼、好奇、好动的天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课也上得活了,学习效果自然就提高了,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图画作为一种调味品,能使学生胃口大开,很感兴趣。学习动物名称时,简单的几笔就让动物栩栩如生的活跃在面前;学习颜色时,那就更加需要用图画来表示了。学生对色彩是比较敏感的,要好好地利用颜料、画笔学习表颜色,用画笔在白纸上画出一条条各色的弧线,就画出了一条彩虹(rainbow),很自然贴切。总之,以图画的形式表现英语单词、句型、课文等,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语言输入都是通过视听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图片与文字的优势互补,形成了文字理论与图像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二者相得益彰,老师的引导、讲解伴以手势、实物或图片等视觉直观教具,重复出现关键词,用意思去帮助学生听懂话语,学生将得到一个综合的主体形象,从而形成概念,完成记忆。学习《Tour
of London》时,,出现了令学生头疼的英语地名,这时利用图片输入的策略,边指图边问 A:
where
在 询问天气时,针对单词较多的状况我也主要采取了图片的方法(附图)cloud rain shower fog storm wind freezing temperature 等通过一幅画就解决了。不仅能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信息交流,而且还能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看看这幅图(一车一倒一望下P71)学生在惊愕中学会了Look out! Watch out!Watching it !Be careful! Look at 等短语。
当然在使用图片时,我们要力争活学活用,可以老师拿,可以学生取,可以分组选,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玩图片接字游戏等。为了营造更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潜能和创造性,我鼓励学生制作单词卡,字母卡等组织了英语手抄报,英语贺卡制作比赛,并把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墙上。把英语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总之,在以往教学中我大量运用了图片来弥补我们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能够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不长,他们不喜欢单纯的枯燥的机械记忆,因此,我们就必须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其中图片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使他们保持对英语学生的热情和新鲜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钻研课本、精心组织教学,努力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中使用不多。所以运用实物等传统教具,并配上相配套的教学挂图,营造会话的情景就成了我们教学课文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挂图和录音机配合,还可以请学生给图片配对话,再加上教师与个别学生逼真的现场表演。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习得了语言。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