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读《史记》随笔

标签:
《史记》姜太公干谒奸淫奸诈 |
分类: 史记随笔 |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chi),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於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这是《史记》所记载的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姜太公,这个名字首先就需要解释,姜太公姓吕名尚,其祖先姓姜,后来分封在吕国的姜姓就改姓吕了,因为周西伯遇到吕尚应验了周太公的预言,所以吕尚号为“太公望”,也称“师尚父”,周西伯是把吕尚当作老师的,封地于齐国的营丘,后来齐国成为大国,吕尚是开国公,后人谥号“太公”。
姜太公、吕尚、太公望、师尚父、齐太公都是一个人。
“吕尚盖(he)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
这个“奸”字令我很纳闷,因为“干谒”的“干”经常见,很少写作“奸淫”的“奸”的。但是《史记》里类似的例子很多,又《鲁周公世家》:(周公)以祝於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周公)旦也。”
首先,《说文解字》:“干,犯也。”引申为以下求上为干,这是个谦辞,即“干谒”的意思,就是為謀求祿位而拜見當權者。因为“干”与“奸”古代同音,在《广韵》里都是一等开口字,古寒切。《说文》:“奸,犯婬也。从女从干,干亦聲。”所以古代“干”、“奸”二字同音通用。今天方言里把“奸污”说成“干”,是改了声调的。
其次,“奸”字到了元代的《中原音韵》里多了[i]介音,读[kian],当时声母没有颚化,现在普通话声母颚化了,读“尖”。现在临县方言里“干、敢”等字读[kiE],正体现了《中原音韵》时语音变化的形式。
再次,繁体字往往把“奸污”写作“姦污”,实际是白字。“姦”这个字就是我们口语里说的“这个人特尖”的“尖”,表示这个人“抠”、“小气”、“自私”、“有心眼”。《说文解字》:“姦,私也。”后来引申指“姦诈”。也通“奸”。
“奸”与“姦”在古代是不同音的,“奸”、“干”是一等字,古寒切,“姦”是二等字,古颜切。可能是这个二等的“姦”,后来产生了[i]介音读“尖”,把“奸”字也带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