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君若朝夕
君若朝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724
  • 关注人气:3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

(2015-06-05 11:20:02)
标签:

西厢记

王实甫

北方方言

徐渭

王冀德

分类: 古典文学

 

元代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和王实甫犹如唐代诗坛上的李白和杜甫,是元杂剧领域里两座对峙的高峰。如果说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中国戏剧里悲剧的高峰的话,王实甫的《西厢记》则是喜剧的高峰。

·朱权《太和正音谱》云:“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西厢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流传最久最广的剧目之一。王季思先生说:“《西厢记》版本之多,是我国戏曲史上首屈一指的。据有人统计,今弘治以来的明刊本就有六十多种,已发现的近四十种。(《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最近复旦大学教授杨绪容整理的《王实甫<</SPAN>西厢记>汇评》一书,书中说:“据考,今存明清《西厢记》评点本多达三十六种以上。

无论是刊行者,还是评点者,基本上都是南方人,江浙居多,且多是大家。遗憾的是只有一个北方人张深之。王实甫是元大都人,是地地道道的“北曲”,其中很多的“北人乡语”令这些南方的点评大家甚是头疼,“花间美人”的一口地地道道的北方话,令南方人迷惑眩迷。

徐谓《重刻订正元本批点画意北西厢序》云:

….南北之人,情同而音则殊。北人之音,雄阔直载,内含骚雅;南人之音,优柔凄婉,难一律齐。今以南调释北音,舍房闼态度而求以艰湥,无怪乎愈远愈失其真也。——东海澹仙诸葛元书於西湖之楼外楼”

明万历四十二年香雪居刊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自序云:

“盖(王)实甫之词稍难诠释者,在用意委婉,遣辞引带及隐语、方言,不宜强合。忆余入燕,故元大都,王实甫粉榆乡也,举询其人,已瘖不能解。故余为释句,其微词隐义,类以意逆;而一二方言,不敢漫为揣摩,必杂证诸劇,以当左契。——大越琅琊生方诸仙史伯良氏书。”

方诸生(即王冀德)云:

“董解元倡为北词,初变诗余,用韵尚间浴词体。独以俚俗口语谱入弦索,是词家所谓本色当行之祖。实甫再变,粉饰婉媚,遂掩前人。大抵董质而俊,王雅而艳,千古而后,并称两绝。

往闻凡北剧,皆时贤谱曲,而‘白’(道白)则付优人填补,故率多俚鄙。至诗句,復益可唾。《西厢》诸‘白’,似出实甫一手,然亦不免猥浅。相沿而然,不无遗恨。”

《词隐先生手劄其二》云:

“盖作北词者,难以南词几倍;而谱北词,又难於南词几倍。北词去今益远,渐失其真。而当时方言,及本色语至今多不可解。即《正音谱》所收,亦或有未确处,谁復正之哉?今(徐谓)先生所正,诚至当矣。”(词隐先生,姓沈,讳璟,字伯英,号宁庵,吴江人。)

《西厢记》作为广为流传的戏剧,为了迎合广大听众的口味,大量的民间俗语入戏,这是戏曲的用语特点,可以说是当时北方方言的范本,对于我们研究金元时期的北方方言具有极高的价值,是一座值得挖掘的金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