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蜣螂”、“屎壳郎”、“粪扒牛”

(2014-06-06 16:20:01)
标签:

山西临县方言

粪扒牛

屎壳郎

蜣螂

分音词

分类: 山西方言

 

说起“屎壳郎”人们都知道是什么东西。它的学名叫“蜣螂”。在山西临县方言里称作“粪扒牛”,山西方言里往往把“小虫子”称作“牛牛”,“粪扒牛”就是扒在粪上的虫子。太原叫“屎扒牛”,亦有写作“矢扒牛”的。在各地方言里它还有着很多的名字。如吱咕牛、推粪虫、推屎爬、屎蛒螂、粪球虫、铁甲将军、牛屎虫、推车虫,屎壳郎推屎虫喷屎狗

实际上“蜣螂”是有着“自然界清道夫”的益虫。大多数蜣螂喜食粪便,多以动物粪便为食。蜣螂发现了一堆粪便后,便会用屎壳郎腿将部分粪便制成一个球状,将其滚开。它会先把粪球藏起来,然后再吃掉。

我们的古人是这样说的:《玉篇》:“蜣蜋,啖糞蟲也。”《古今注》:“蜣蜋能以土苞糞推轉成丸,圓正無斜角。一曰轉丸,一曰弄丸。”“蜣螂”在科学界纵然有“自然界的清道夫”的美名,是益虫。都是传统上人们是厌恶肮脏的“蜣螂”的。

《苕溪渔隐丛话》卷三就记载:

山谷云:“东坡在颍州时,因欧阳叔弼读《元载传》,叹(陶)渊明之绝识,故作诗云:....渊明隐约栗里、柴桑之间,或饭不足也。颜延年送钱二十万,即日送酒家,与(元载)蓄积不知纪极,至藏胡椒八百斛者,相去远近,岂直睢阳苏合弹与蜣蜋粪丸比哉?” 

在这里把陶渊明比作“睢阳苏合弹”(苏合弹是古代一种香料)而把元代的大贪官比作“蜣螂粪丸”。犹如《莊子》所说:“蛣蜣之智在于轉丸是也。”(《爾雅·釋蟲》:“蛣(说文:蝎也。)蜣,蜣蜋。”)也就是说贪官的智慧也就如屎壳郎滚弄成粪球一样。

“屎壳郎”的“壳郎”正是“蜣螂”的音转,也可以说就是“蜣”字的分音词。

“蜣”字,中古“去羊切。”阳韵溪母三等字,王力先生拟音[k’iaŋ],而郑张尚芳和潘悟云则拟音为[k’laŋ],读音就是“壳郎”。

在古代很多连绵词,尤其是名词往往都是分音词,有的我们可以考证出是某一个字的分音词,有的则难以溯源了。如

“螳——螳螂——刀螂”;“胄——兜鍪”;

“檵(ji)——枸杞”;“句gou——佝偻——岣嵝”;

有很多的方言俗语往往就是古汉语的遗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