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方言的声调与周边其他方言的异同
(2014-05-12 12:32:26)| 标签: 山西临县方言晋语区吕梁片并州片声调口音 | 分类: 山西方言 | 
临县方言的声调与周边其他方言的异同
临县方言只是汉语诸多方言里的一条涓涓细流。它具有现代汉语的基本特征。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声调,虽然各地方言的声调种类大同小异,如普通话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古代的入声已经分别派入“平声”、“上声”和“去声”。但是临县方言与大部分山西方言一样还保存了古代的入声调类,并且按照浊音清化的规律分为“阴入”和“阳入”两种入声调类。
“调类”与“调值”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平上去入”四声在各地的“调值”是不一样的。
各地方言调值可谓五花八门,几乎没有整套一样的。各种方言不同的调值也是决定方言之间的可懂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调值的不同大概也是各地“口音”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南腔北调,其实就是对各地方言调值的最好的形容。一个山西人可能会在外地使用近似于普通话的发音,但其声调往往是自己的乡音。即使说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往往会露出一丝山西的“口音”,那“口音”往往就是自己母语“声调”流露。
下面是临县周边各地声调列表(摘自《山西方言调查报告》):
 
 
| 声调 | 阴平 | 阳平 | 上声 | 去声 | 阴入 | 阳入 | 
| 北京 | 55 | 35 | 214 | 51 | *** | *** | 
| 太原 | 11 | 53 | 45 | 2 | 54 | |
| 交城 | 11 | 42 | 35 | 2 | 54 | |
| 文水 | 22 | 423 | 35 | 2 | 312 | |
| 孝义 | 11 | 312 | 53 | 2 | 312 | |
| 临县 | 224 | 44 | 312 | 53 | 44 | 24 | 
| 方山 | 224 | 44 | 312 | 51 | 44 | 214 | 
| 柳林 | 214 | 33 | 314 | 52 | 3 | 314 | 
| 离石 | 213 | 44 | 312 | 53 | 4 | 312 | 
| 兴县 | 324 | 44 | 213 | 52 | 3 | 212 | 
| 岚县 | 314 | 55 | 213 | 52 | 4 | 213 | 
| 中阳 | 424 | 55 | 312 | 52 | 4 | 313 | 
| 石楼 | 214 | 44 | 413 | 53 | 4 | 213 | 
| 汾阳 | 324 | 22 | 313 | 55 | 22 | 312 | 
| 隰县 | 41 | 24 | 31 | 55 | 3 | 21 | 
| 大宁 | 42 | 24 | 31 | 54 | 21 | 24 | 
| 佳县 | 213 | 34 | 423 | 53 | 3 | 34 | 
| 吴堡 | 213 | 33 | 412 | 53 | 3 | 213 | 
| 清涧 | 213 | 35 | 52 | 44 | 3 | 43 | 
 
1,同属于吕梁地区却位于吕梁山脉东麓、晋中盆地西缘的交城、文水、孝义平声不分阴阳,与太原相同只有一个平声,属于并州片。
2,位于吕梁山脉西麓的离石、临县、方山、柳林、兴县、岚县、中阳、石楼、汾阳等地平声分阴阳,与普通话一致。但是阳平似普通话的阴平、阴平似普通话的阳平,上声和去声与普通话相似,上声是个曲折调,去声除汾阳外都是下降调。入声阴入调值似阳平,阳入似阴平。他们同属于吕梁片汾阳小片。
3,隰县、大宁虽然属于吕梁片,但是与吕梁片下汾阳小片的各地不同,属于吕梁片隰县小片,阴平、上声似去声,去声似阴平,没有曲折调,入声阳入似阳平,阴入似阴入,与汾阳小片有很大的区别。
4,与临县隔河相望的陕北佳县、吴堡方言的声调却与临县方言相近。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