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连枷响到明 ——说说“连枷”叫“勒纲”。

标签:
山西临县方言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连枷罗枷 |
分类: 山西方言 |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这首诗语言直白明快,场景描写如画,当时农民在打稻谷劳动中的喜悦心情,随着连枷的摔打声,一直响到了今天。“连枷”这种“打稻、打麦、打谷”的工具,也随着这首诗鲜活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临县作家马旭的小说《善居》写作“碌杠”。
临近的离石叫“落缸(音)”。
太原则说成“立哥”,或称“陆哥”或“陆枷”。
可以说异彩纷呈,令人不知所云。
汉代《说文解字》:“柫,击禾连枷也。”
可以说今天山西方言里的这些称呼就是“罗枷”的讹音。
“罗”,中古音“鲁何切”,属于歌韵来母开口一等字。拟音[lɑ],后来元音高化变为[lɔ],继续高化则为[lə],而普通话则变为了合口呼[luo]了。
“枷”,中古音“古牙切”,属于麻韵见母开口二等字。拟音[kea],但是这个字上古是在“歌部”的,所以,也是有可能演变为“哥”这个音的。今天普通话则变为【jia】这个音了。
“勒”应该是“罗”字的开口呼的读音轻化,变为入声[ləʔ]。
“碌”、“陆”则是“罗”字合口呼的读音轻化,也变为入声[luəʔ]。在山西方言里“碌、陆、罗”音似。
“纲”则是因为临县方言歌韵开口呼与唐韵合流为[ɑŋ]的缘故,临县“哥”、“纲”同音。“纲”是“枷”的音讹字。而“碌杠”的“杠”则声调变了,估计是把“连枷”与“木杠”联系上了,是明显的音误。
应该说太原话说成“陆哥”的“哥”在字音上更吻合。临县话“哥”、“纲”同音[kɑŋ],平声。
“陆枷”则与“罗枷”今天的读音基本是一致的。
至于太原又叫“立哥”与“连枷”的古音更吻合。“立”音[lieʔ],“连”音[lie]在太原方言里音似,“哥”保持了“枷”的中古音。
临县“罗”、“郎”同音。如果临县方言把“勒纲”写成“郎哥”则与“罗枷”的古音相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