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甚务甚  ——谈临县方言里的疑问代词“甚”

(2013-10-20 13:14:43)
标签:

山西临县方言

阎锡山

什么

分类: 山西方言

   

作甚务甚  ——谈临县方言里的疑问代词“甚”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把普通话里的“什么”说成“甚”,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幅阎锡山的书法字画,内容是:

    “作甚务甚,作甚学甚,作甚会甚,作甚成甚;作不成甚羞甚,作坏甚补甚。为人事的必要人格,有此人格,则百事皆成。”

本人不懂书法,阎锡山的字写得如何不敢妄评,但是这幅字里一共42个字,其中有12个“甚”字,可以说把山西人的语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临县方言里“甚”音【shèng】。如:

    跳绳童谣:叮铃叮铃上课了,小红上课迟到了。报告!进来!你今为甚迟到了?米妈没拉给我做熟饭。坐哈,谢谢。一哈两哈绕大圈,三哈四哈手摸地,五哈六哈摇脑脑,七哈八哈滚出去。红,红,勒白菜,得儿要,翻起来,咚咚叉叉。

    童谣:锅锅里熬得圪噔噔,爹爹妈妈吃甚了?

这个“甚”字相当于古代的“何”,古汉语里的“何”差不多都可以用这个“甚”来替代。如:

孔子《论语 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孔子《论语 公冶长》:“何器也?”

庄子《人间世》:“此何木也?”

    荀子《修身》:“无礼何以正身?”

    荀子《正论》:“何世而无嵬?何时而无琐?”

    从字的本义来看“甚”的意思是“尤安樂也。尤甘也。引伸凡殊尤皆曰甚。(段玉裁注《说文》)”即现代汉语的“过于”;从语音上看,似乎“甚”字并不是从“何”演化来的。按照王力先生的说法:“‘甚’是‘甚麽’的合音”。可是“甚”和“甚麽”基本上几乎是同时出现唐代,如:

    《敦煌零拾 鹊踏枝》:“耶处传书觅?”

    《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时节恁麽热,向处廻避?”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当时从路出?”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大众吃甚麽?”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他不饥,吃甚麽饭?”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和尚有什麽事?”

唐代赵璘的笔记小说集《因话録》里是写作“是勿”的:

    “玄宗问黄幡绰:是勿儿可怜?对曰:自家儿可怜。”

    宋代的《集韵》:“不知而问曰拾没。”

    可以说今天的“什么”、“什嘛”就是来源于“拾没”的。

   “甚麽”、“拾没”、“是勿”、“什么”、“什嘛”及“甚”才字面上看,他们的本字都没有疑问代词“何”的意思,应该都是假借字。他们到底从何而来,似乎没有答案。那么仅从“甚麽”、“拾没”、“是勿”、“什么”及“甚”这组表示疑问的词语看,我觉得“甚”是他们的本字,而“甚麽”、“拾没”、“是勿”、“什么”则应该是“甚”的分音词。

    “甚”在中古属于深摄禅母侵韵去声开口三等字,時鴆切。王力先生拟音[ʑiəm],是不是可以分解为都是禅母字的“是、拾、什”和声母为明母的“勿、没、麽、么”,而且“勿、没”都是入声字,韵尾为[ət]”,“麽、么”属于中古戈韵韵尾为[ɑ],后来随着元音的高化变为[ə]了。而今天的“什嘛”则是“甚麽”的“麽”字的中古音在地方方言里的读音,所以应该认为“甚麽”、“拾没”、“是勿”、“什么”、“什嘛”都是源于“甚”的。

    说到此,顺便说说现代汉语中的“啥”字,他起源很晚,古代很少见,应该是“什嘛”的合音。

 

(王力先生的说法是对的:“‘甚’是‘甚麽’的合音”。自己有点妄自揣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