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染吴越,北杂夷虏——《宋元语言词典》里的蒙古语词
(2013-06-02 18:58:02)
标签:
山西临县方言宋元语言词典蒙古语词汇文化 |
分类: 山西方言 |
1,兀剌(音拉,非刺也。)赤——牧马人、马夫、驿卒。亦叫“乌拉赤。”
《黑鞑事略》:“牧者谓之兀刺赤。”
《华夷译语》:“马夫:兀刺赤。”
《琵琶记》四十一:“兀刺赤!俺路上要吃得些分例。”
2,兀剌靴——乌拉靴。亦简称“兀剌”。(马靴?)
高安道《哨遍。皮匠说谎》套:“新靴子投至能完备,旧兀剌先磨了半截底。”
3,扎撒——蒙古语,法规。条规的意思。
《心史》下:“又有三段刬杀,彼曰扎撒,此曰条法。”
4,牙不——走,蒙古语。
《华夷译语》:“人事门:行,牙不。”亦作:哑不、阿卜、牙不约儿赤。
《黄花峪》一折:“与他递三锺酒,叫三声义男儿,便上马哑不也。”
《庚申外史》:“辛卯,赫厮军马,望见红军阵大,扬鞭曰:‘阿卜!阿卜!’阿卜者,华言走也。”
《黑旋风》楔子:“我先到那里,我便等着你。若见了你啊,跳上马不约儿赤便走。”约儿赤,去。见《华夷译语》。(有人胡说:去,音“克”是蒙古语。)
5,兀碌——不。蔑迭——知。见《华夷译语》
6,火里赤——厨师,蒙古语。
曾瑞卿《哨遍。羊诉冤》套:“火里赤磨了快刀,忙古歹烧下热水。”《华夷译语》:“厨子,保兀赤。”亦写作“博尔赤,宝儿赤,豹立直”。
7,火鲁赤——卫士。
《黑靼事略》:“环卫曰火鲁赤。”
8,打剌孙——黄酒,蒙古语。
《降桑椹》一折:“哥也,俺打剌孙多了,你兄弟莎塔八了。”亦作“打剌酥”、“荅剌蘇”、“荅剌孙”。《小尉迟》二折:“去买一瓶打剌酥,吃着耍。”》华夷译语》:“酒,荅剌蘇。”《事林广记》续集卷八:“蒙古译语,酒,荅剌速。”《水浒传》二十四回:“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蕩温和大辣酥。”
9,达达——蒙古人。(即“鞑靼”,音dada)
《元朝秘史》卷一:“将忽图剌立作了皇帝,就于大树下做宴席。众达达百姓欢喜,绕这树跳跃。”
《酷寒亭》三折:“我道也不是回回人,也不是达达人,也不是汉儿人。”
10,米罕——羊肉(蒙古语)。
《降桑椹》一折:“白厮赖云:哥吃酒,我播菜儿,…..香喷喷的米罕。”
《华夷译语》“饮食门:肉,米罕。”亦作:“米哈”。
《射酒捶丸》三折:“好米哈吃上几快。”
11,把都儿——武士、勇士。蒙古语。亦作巴都儿、把阿秃儿。
《汉宫秋》二折:“把都儿,将毛延寿拿下,解送汉朝处治。”
《华夷译语》:“人物门:勇士,把阿秃儿。”
按:《元史兵志》作“霸都鲁,”马祖常《太师太平王燕帖木儿碑》作“八都儿。”《元史。赵阿哥潘传》作“拔都”,均对音异译。
12,阿马——父亲。女真语。
《拜月亭》二折:“数个贼汉把我相侵傍,阿马想波,这恩临怎地忘。”亦作“阿妈”。
13,阿者——母亲、妈妈。女真语。
《哭存孝》一折:“阿马,阿者,想当初一日,阿马的言语,将潞州上党郡与俺两个镇守来。”
《五候宴》四折:“着俺老阿者设一宴,名唤作五候宴,…回阿者的言语,这早晚怎生不见五将来?”
14,抹邻——马。蒙古语。
《华夷译语》:“鸟兽门:马,抹临。”《哭存孝》一折:“米罕整斤吞,抹临不会骑,弩门并速门,弓箭怎地射?”
15,虎儿赤——乐人、琴师。蒙古语。
《丽春堂》四折:“老丞相,满饮一杯,一壁厢虎儿赤那都着与我动乐者。”
16,虎剌孩——强盗,蒙古语。也借指辱骂人的话。
《射柳捶丸》三折:“看了这虎剌孩武艺委实高强,俺两个夾着马跑了罢。”
17,按打奚——处死。蒙古语。
《黑靼事略》:“其赏罚:有过则杀之,谓之按打奚。”
《元凤翔长春观公据碑》:“我每的圣旨不依的,不拣什么人,断按打奚死罪者。”
18,哈喇——杀死。蒙古语。
《盆儿鬼》一折:“若是放了回去,可不倒着他道儿,不如只一刀哈喇了他,可不伶俐。”亦作哈剌。
19,莎塔八——醉酒。蒙古语。
《射柳捶丸》三折:“阻孛云:好米哈(肉)吃上几块。党项云:打剌孙(酒)喝上五壶。阻孛云:莎塔八(醉)了不去交战。”按《华夷译语》“人事门”:“醉,莎黑塔巴。”
20,莽古歹——小番,蒙古语。
《哭存孝》三折:“刘夫人云:小番,阿妈那里有两个逆贼么?莽古歹云:是那两个?”亦作“忙古歹”。曾瑞《哨遍。羊诉冤》套:“火里赤磨了快刀,忙古歹烧下热水。”
21,撒因——好,好的。蒙古语。
《射柳捶丸》三折:“我骑一匹撒因的抹邻(马),众小番都骑癞象。”《哭存孝》一折:“撒因荅剌孙(好酒),见了抢着吃。”《华夷译语》:“好,撒因。”亦作“赛银”、“捺杀因”。《存孝打虎》二折:“金盏子满斟着赛银荅剌蘇(同打剌孙,酒也。),胆瓶中插一枝万金千柳。”《黑靼事略》:“捺杀因,鞑语,好也。”
201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