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方言的标志性词语“夺则”

(2013-01-23 23:10:08)
标签:

山西临县方言

屁股

李荣先生的《方言存稿

山西方言的标志

分类: 山西方言

说起山西方言,最典型的一个词就是把“屁股”叫“夺则(音)”。山西过去有句歌谣:“你妈坐在官道上,赤‘夺则’小子拉骆驼。”这句歌谣类似于山西民歌《走西口》、《赶牲灵》所描写的情景,“赶牲灵的那个人儿呦噢,走过来呦。”把“屁股”说成“夺则”,琢磨一下很有意思,那肥厚的臀部确实有点像“垛子”、“墩子”。有人甚至认为这个词是山西方言的标志性词语,因为山西中部、西部及北部很多地方都是这样说的。

 

山西方言的标志性词语“夺则”

                            俗语:赤夺则婆姨系腰布,顾前不顾后。


 

山西方言的标志性词语“夺则”

                                   夺则霸起,就是屁股撅起。

山西方言的标志性词语“夺则”


                            

(“赤夺则”即“光屁股”。山西临县“骆驼”音似“漏汤”,押韵。)

这个“夺”的本字《广韵》入声屋韵“啄”小韵有字,丁木切。“尾下竅也。”与“啄”(duo)同音。如图:

山西方言的标志性词语“夺则”


《广韵》入声沃部,“笃”小韵,冬毒切,也有这个字音“督”。

《集韵》引《博雅》:“豚,臀也。”

按照《广韵》的反切,音韵学家拟音[tuk]今天山西临县方言读[tuəʔ],音似“夺”。

当在《广韵》看到这个字时,不禁为自己的“发现”欣喜得意。殊不知看到李荣先生的《方言存稿》中的一篇文章《方言词典说略》,顿感汗颜,井底之蛙啊!

这个“豚”字(李荣书中就是这样印的,少一“点”,后面姑且用之)

“分布地区广阔,见于官话、晋语、吴语、徽语、赣语、湘语、客家话、粤语等方言区。本文作者(李荣)未见闽语用例。方言里‘豚’字的‘臀、尾、阴部、底部、末了、尽头’等意思,可以说都从《广雅》“臀也”演变而来。......’字在各地方言里用法的异同比较,对研究语言史,考本字,编字典都有帮助。”

下面是李荣先生在文中引用的的一些(仅仅是一部分)语料,摘录如下:

山东莒县:[tur],蝎子~儿。

江苏徐州:[tu]尾,听不出尾来。(头尾)头儿,头绪,原委,“半天问不出个头儿。 子,蜻蜓断了。

洛阳:赤[tu]儿,光屁股。

武汉:[tou]底,碗里还剩一底。子,容器底部或其残留物。脏(去声):肛道,掉~脏。(河北方言说成“跌犊(肛道)”。

四川:豚豚[tu],器物底部,这个坛子~烂了,漏水了。

山西忻州、阳曲、太原、文水、平遥、长治:[tuəʔ]子,屁股。

平遥:烟子,烟屁股(烟头,临县方言:烟)。跌,脱肛。血,非正常月经出血。

(《临县方言志》“血”记做“独[tuəʔ]血”,临县方言入声阳入读送气。“独[tuəʔ]稀”,指牲口拉稀。)

后面李荣先生还举了江苏海门[toʔ]、安徽歙县[tao]、南昌[tuk]、长沙[[təu]、梅县[tuk]、广州[tok]很多例子,各地发音不同,实际都是一个“臀”字演化的,“臀”字在《广韵》属于韻一等合口,中古拟音为[duən],后来浊音清化变为今天普通话的阳平[tun]。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认为“臀”失去韵尾后演化为“豚”,因为入声变成了不送气塞音,在山西方言里读了[tuəʔ],其他北方方言里多读了[tu],而南昌、粤语和客家话则保持了中古读音的入声韵尾[k]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附:张慎仪先生:“施,尾也。山西宁武、塑平、大同之间臀曰柁(音夺)子,即“施”字也。”(1987:9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