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上古声韵调系统

(2012-12-27 06:10:26)
标签:

转载

分类: 音韵学
值得学习。
原文地址:上古声韵调系统作者:张树恒Seven

上古语音

第一部分:上古声母系统

上古声母的研究材料

谐声偏旁

异文

反切

读若

声训

现代汉语方言

上古声母拟音表

发音部位

 

 

 

 

 

 

唇音

p

p‘

b

m

 

 

舌头

t

t‘

d

´

n

l

舌上

¦

¦‘

¥

þ

ü

¤

齿头

ts

ts‘

dz

s

z

 

正齿

tS

tS‘

dZ

S

Z

 

牙音

k

k‘

g

N

 

 

喉音

O

x

 

 

 

上古声母的研究结论

所处朝代

语言学家

著作

主要结论

钱大昕

《古无轻唇音》

古无轻唇(非敷奉微)

钱大昕

《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古无舌上(知徹澄娘

章太炎

《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娘日归泥

曾运乾

《喻母古读考》

喻三归匣母,喻四归定母。

黄侃

 

照二归精,照三归端

第二部分:上古韵部研究

上古韵部研究的认识

所处朝代

代表

观点

评价及影响

书籍

宋代

朱熹等

叶音

不科学

 

明末

陈第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科学

《毛诗古音考》

上古韵部划分的依据:《切韵》系统,先秦散文(主要是诗经楚辞),谐声偏旁。

上古汉语韵部研究史

所处朝代

学者

著作

观点

贡献(特点)

南宋

吴棫

《韵补》

分上古韵部为九部

 

南宋

郑庠

《诗古音辨》

就广韵求出古音之通合,把206韵分为6部

 

明中叶

陈第

《毛诗古音考》

首次提出今古音不同的历史观点

 

清初

顾炎武

《音学五书》

把古韵分为十部:东阳庚蒸支鱼歌真萧侵。是古音学的奠基人。

1.比较全面的论述了古音学的有关问题,初步建立古音学理论。2.运用离析唐韵的方法归纳古韵,不再把《广韵》的每一个韵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待补)3.入声配阴声(即入声的主要元音和阴声的相配。)

江永

《古韵标准》

在顾氏基础上分古韵13部

特点:注重审音

段玉裁

《六书音均表》

分古韵17部

特点:1.脂之支分部2.真文分部3.候部独立。

段氏将十七部分为六类,是按音的远近排列的。但他没有分出独立的入声韵部。“同谐声者比同部”。

戴震

《声类表》

分古韵25部

特点:1.把段氏脂部再加分析,使祭泰废四部独立为霭部2.明确承认上古有入声。

孔广森

《诗声类》

分古韵18部

与段氏的17部比较,孔氏从东部里又拿出了冬部,并明确了阴声和阳声的名称,建立了阴阳对转的理论。

王念孙

《古韵谱》

分古韵21部

特点:1.从段氏第12部(真部)分出了一个至(质)部2.肯定了戴震的脂部中分出脂霭两部,合为祭部3.又从侵部中分出缉部,从覃(谈)部中分出盍部。

江有诰

《音学十书》

分古韵21部

不用王氏质(至)独立之说,而采用孔氏冬部独立之说。

炘(xin)

合王江之说作《诗古音表二十二部集说》

定古韵22部

 

章太炎

《成均图》

分古韵23部

从脂部中分出入声队部

黄侃

《音略》

分出古韵28部

 

新中国

王力

 

诗经时代为29部,战国时代为30部,即把黄氏的灰部分为脂微部。

 

通韵、合韵

通韵

同一类阴阳入三个韵部的字在一起押韵。

合韵

不同类韵部的字在一起押韵。

第三部分:上古声调系统

1.关于上古声调的各家之说

古无四声

陈第

四声一贯

顾炎武

古无入声

孔广森

古有四声

江永、王念孙、江有诰

古无去声

段玉裁

古无上去

黄侃

五声说

王国维

长去短去

陆志韦

长入短入

王力

2.王力先生的观点:平声、上声、长入(去)、短入。

附:

1.简表:上古韵部研究室

所处朝代

学者

著作

观点

南宋

吴棫

《韵补》

分上古韵部为九部

南宋

郑庠

《诗古音辨》

就广韵求出古音之通合,把206韵分为6部

明中叶

陈第

《毛诗古音考》

首次提出今古音不同的历史观点

清初

顾炎武

《音学五书》

把古韵分为十部:东阳庚蒸支鱼歌真萧侵。是古音学的奠基人。

江永

《古韵标准》

在顾氏基础上分古韵13部

段玉裁

《六书音均表》

分古韵17部

戴震

《声类表》

分古韵25部

孔广森

《诗声类》

分古韵18部

王念孙

《古韵谱》

分古韵21部

江有诰

《音学十书》

分古韵21部

炘(xin)

合王江之说作《诗古音表二十二部集说》

定古韵22部

章太炎

《成均图》

分古韵23部

黄侃

《音略》

分出古韵28部

新中国

王力

 

诗经时代为29部,战国时代为30部,即把黄氏的灰部分为脂微部。

上古韻類韻目表

 

 

 

 

 

 

 

 

小類號

之〔ə〕

支〔e〕

魚〔a〕

侯〔ɔ〕

宵〔o〕

幽〔u〕

職〔ək〕

錫〔ek〕

鐸〔ak〕

屋〔ɔk〕

藥〔ok〕

覺〔uk〕

蒸〔əŋ〕

耕〔eŋ〕

陽〔aŋ〕

東〔ɔŋ〕

 

冬〔uŋ〕

 

 

 

 

 

 

 

小類號

 

 

 

微〔əi〕

脂〔ei〕

歌〔ai〕

 

 

 

物〔ət〕

質〔et〕

月〔at〕

 

 

 

文〔ən〕

真〔en〕

元〔an〕

 

 

 

 

 

 

 

 

 

 

小類號

 

十一

 

 

 

緝〔əp〕

 

葉〔ap〕

 

 

 

侵〔əm〕

 

談〔am〕

 

 

 

 

 

說明:

1.本表按王力《同源字論》中的上古韻部製訂,增加了“冬”部,並把“沃”部的標目改爲“藥”,把“盍”部的標目改爲“葉”。

2.擬音用國際音標表示。

3.同韻部者爲疊韻。

4.同一大類中,直行(主要母音相同,如“之”與“職”、“之”與“蒸”)表示對轉(又叫“陰陽對轉”)關係,橫行(同類鄰韻,如“之”與“支”、“侵”與“談”)表示旁轉關係。

5.同一大類中,先旁轉再對轉,叫做旁對轉。如“幽”“屋”旁對轉、“東”“覺”旁對轉。

6.不同大類的同一直行中(主要母音相同),可以相互轉化,叫做通轉。如“魚”“元”通轉、“文”“侵”通轉。

關於上古韻部及各韻部所轄常用字,見書末附錄十五《上古韻部常用字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