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麟之《韵镜》序
(2012-05-10 20:56:02)
标签:
张麟之韵镜韵镜序神珙音韵学 |
分类: 音韵学 |
庆元丁巳
《韵镜》之作,其妙矣夫!余年二十始得此学。字音
往昔相传,类曰《洪韵》,释子所撰也。有沙门神珙(恭拱二音)号知音韵,尝著《切韵图》,载《玉篇》卷末。窃意是书作於此僧,世俗讹呼“珙”为“洪”耳,然又无所据。自是研究,今五十载,竟莫知原於谁?
近得故枢密杨侯(イ炎)淳熈间所撰《韵谱》,其自序云:“朅来当涂,得歴阳所刊《切韵心鉴》。因以旧书,手加校定,刊之郡斋。”徐而谛之,即所谓《洪韵》,特小有不同,旧体以一纸列二十三字母为行,以纬行於上,其下间附一十三字母,尽於三十六,一目无遗。杨(枢密)变三十六(字母),分二纸,肩行而绳引,至横调则淆乱不协,不知因之则是,变之非也。既而又得莆阳夫子郑公樵进卷,先朝中有《七音序略》其要语曰:“七音之作起自西域,流入诸夏,梵僧欲以此教传天下,故为此书。虽重百译之远,一字不通之处,而音义可得。华僧从而定三十六为之母,轻重清浊不失其伦,天地万物之情备於此矣!虽鹤唳风声、鸡鸣狗吠、雷霆经耳、蚊虻过目、皆可译也,况於人言乎?”又云:“臣初得《七音韵鉴》,一唱三叹!胡僧有此妙义而儒者未之闻。”是知此书其用也博,其来也远,不可得指名其人。故郑先生但言梵僧传之,华僧续之而已。学者惟即夫非“天籁通乎造化者,不能造其阃”而观之。庶有会於心。(自天籁以下十三字亦郑先生之语)
嘉泰三年二月朔,东浦张麟之序
李新魁校证:杨(枢密)倓,字合义,宋孝宗时人,祖籍代州崞县。淳熙年间出任太平府知州。淳熙元年七月签枢密院事。杨氏撰有《韵谱》一书,载入《永乐大典》。戴震《答段玉裁论韵书》中有云:“上年于《永乐大典》内,得宋淳熙初杨倓《韵谱》,校证一过,其书亦即等呼之说,于旧有入者不改,旧无入者,悉以入隶之,与江先生《四声切韵表》合。”
读李新魁《韵镜校证》有张麟之序,是影印的,没有标点,深感不便,特做断句标点,以便喜欢音韵学的初学者,不到之处多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