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佳作收藏 |
《临江仙》有三种不同的格体
一、“醉翁体”
在清朝人舒梦兰(字白香)所辑的《白香词谱》里,他把欧阳修的《临江仙·妓席》定为正词(也就是所谓最正规的格式),因欧阳修号醉翁,所以我称它的格式为“醉翁体”。其词如下: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栏杆倚处,遥见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犹有堕钗横。
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双调,下阕重复)
南唐后主李煜有《临江仙》词一首,与“醉翁体”字数相同,只是在平仄安排稍有出入,亦可列为“醉翁体”之中。
二、“小山体”
晏几道的《临江仙》,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最为教人拍案,是这种格体中最著名的一首,故而以此为蓝本,称“小山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双调,下阕重复)
三、“东坡体”
“东坡体”是被后人应用最广范的《临江仙》格式。在苏东坡的《临江仙》词中,也大多数遵循了这个格体。如:《临江仙·风水洞作》、《临江仙·送李公恕》、《临江仙·夜归临皐》。《夜归临皐》是一首名作,其词如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听”字应用仄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双调,下阕重复)
由此来看,苏轼的《临江仙》词格式是比较固定的。当然,其中也有例外,比如《临江仙·扬州席上作》,这就是一首符合“醉翁体”格式的词作。“东坡体”一经流传,后人便多遵循他的格体,这是因为苏词影响力太大的缘故。 《红楼梦》的第七十回中,薛宝钗所填《临江仙》也是“东坡体”。
简单比较,这三种格体的差别只在首句和第四句的字数上有分歧:
“醉翁体”首句为七言,第四句为四言,全词五十八字。
“小山体”首句为六言,第四句为五言,全词五十八字。
“东坡体”首句为七言,第四句为五言,全词六十字。
这样一来,按照词的传统分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既为中调。“醉翁体”和“小山体”《临江仙》就属于小令,“东坡体”已经是中调了,虽两字之差,却也格调不同。
另外,《临江仙》还有一种特殊的格体,可以称为“耆卿体”,北宋词人柳永将《临江仙》变格为九十三字的慢曲,已经大大改变了原有的韵律格式。这种情况在宋代词人作品中很常见。比如词牌《摊破浣溪纱》、《减字木兰花》,摊破、减字所指的就是增加字数和减少字数,再如李清照《武陵春》“载不动、许多愁“,李之仪《卜算子》“定不负相思意”,按照正式格体这两句原本应为五言,但他们都比正格多了一个字。这也是为增强艺术效果而做的突破。
词牌的格式有千余种,所以古人填词,未必一一死记格式,他们只需背下每首词牌的代表作,再对照原作的平仄安排,就可以按图索骥去填词了。词牌的格式也像诗律一样,有“一三五不论”之说,主要是七言句中的“一、三”两处可平可仄。
(根据网上资料改写)
网友沉醉不知所做的《临江仙》应属小山体。
2010返老还童奉和:
《临江仙·无题》
会上昏昏如睡,
饭桌情绪高昂。
迎来送往太平常。
休谈工作事,
以后再商量。
*
每日公吃公饮,
家中节省食粮。
灯红酒绿喜洋洋。
当官难躲避,
腐败有温床!
*
和气致祥88的作品:
《临江仙·无题》
政府行文多少,中央政策连篇。
贪官腐败不新鲜。
教人谈法律,自己不沾边。
*
入党曾经宣誓,也发上任豪言。
钱权到手失清廉。
私心难悔改, 臭味载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