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2015-09-21 21:46:34)教学设计理念:
1、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开始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探究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再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现象,服务于社会生活。
2、注重科学探究,教学方式多样化。
科学探究在本节课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更好的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3、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出发点的网络教学。
借助计算机,通过教师引导,同学合作,利用校园网、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料。给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以充足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需要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出自人教实验版九年级物理课本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三节《大气压强》。学生将在前两节已有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究气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个体分析:
本节内容中关于大气压强的存在、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及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经探究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但托里拆利实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点。由于个体差异,需要对一部分同学课下进行辅导,以加深理解。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大版块: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将分别以“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学方式:实验、探究、精讲、点拨
学习方式: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2、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及测量方法。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它的存在。
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弄清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探究人类生活和生产如何利用大气压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 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与测量
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及拓展
媒体设计思路:
媒体类型 |
|
媒体使用方式和设计意图 |
|
硬件平台 |
|
|
|
软 件 平 台 |
虚 拟 网 页 |
我的动画 |
再现经典实验设疑、激趣、引导 |
新知识点 |
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对大气压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
资料超市 |
培养学生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交流。 |
||
想想做做 |
自我检测,分组讨论。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分层习题 |
学生自由选择,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学生的需要,给他们自主学习,提高能力的空间。 |
||
自由浏览 |
|||
科学家简介 |
|||
我的留言板 |
师生交流的平台,畅谈感受、反馈疑难、将知识拓展创新。 |
||
网络平台 |
借助网络资源自主了解与大气压相关的知识,锻炼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
||
视频录像 |
共同观看,再现托里拆利实验过程。 |
||
常规器材 |
熟鸡蛋酒精棉球细砂 广口瓶 |
吞蛋实验 激趣设疑,导入新授,创设学生要学,想学的情境.在课的开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
|
马德堡半球 |
让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强,激趣 |
||
注射器 |
学生演示讲解,感受物理来源生活 |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激趣设疑。
1、请同学们来看小魔术,吞蛋实验,观察思考原因,边演示边设疑:我将怎样做呢?鸡蛋到哪里去了?你可知道其中的奥妙?
2、覆水实验:用食指堵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口下端,注满水.
设疑:水会不会流下来?
大胆设想,此时若将管倒拿,开口朝下,水会不会流出来?
设疑: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是失去重力了吗?我的特异功能将水吸住了吗?
学生活动:动脑思索,回答问题,考虑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激趣、设疑,引出本节课题,既使学生自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创设一种学生要学、想学的情境。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思想的活力.
(二)播放动画,引人入境。
屏幕广播,辅以绘声绘色地讲述:
千百年来人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人们并不承认它的存在。直到1654年法国奥托.格里克做了验证大气压存在的经典实验。他将两个金属半球紧密结合在一起,抽光空气,达到真空,而外面有空气。两侧曾各用七匹马拉不见分晓。有谁知道,最后每侧各加到几匹马呢?我们看到马夫将鞭子甩的啪啪作响,马嘶啸啸,尘土飞扬.最后砰的一声球裂为两半.八匹马各带半块小球一下冲出几百米远。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活动:学生由视听感受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提出问题,请同学点击“我的知识点”自己找寻答案
探究问题:1、什么是大气压强?产生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大气压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学会将物理
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共同释疑:现在你是否清楚我们的课前实验都是在利用什么呢?
(四)点拨精讲、解难析疑
过渡:现在谁愿意亲自感受一下大气压强?请两位大力士来拉开这马德堡半球,采访一下你们的感觉,大气压大不大?有多大呢?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1、播放视频“托里拆利实验模拟录像”,
2、动画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过程,
3、对比当年托里拆利实验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引学生发问;引学生思索,两者为什么有差异呢?由此可猜想大气压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尽情猜想可以从不同方面自由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他们的多
向思维提供空间,激发他们课下自主探究,利用网络资源寻求答案,敢于猜想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将为他们敲开科学探究之门.
引出:760mm汞柱就是物理学中规定的一标准大气压的值,等于1.013×105Pa.继续播放实验中的拓展部分,设疑:接下来的实验发生了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步骤和现象,分析原因。
1、玻璃管倾斜,水银柱怎样变化?你怎样理解高度?
2、玻璃管提起些又怎样?
3、向槽内再倒入水银结果如何?
分析:水银柱高度不变的原因是什么?
生活中怎样测量大气压强?请同学们赶快步入“资料超市”了解气压计,找寻答案,同学发言。
1、常用气压计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
2、简单介绍金属盒气压计。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合作交流的能力。
导言:大气压是我们的朋友,大家生活在城市里,一定没见过活塞式抽水机和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离心式水泵,想了解吗?一起来吧!
先播放视频资料,了解离心式水泵。再请同学自主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演示动画,共同探究,明确问题。
学生活动:自由浏览,利用信息资料学习。分组讨论,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让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当他们带着疑问主动去发现会比被动接受印象深刻。
(七)反馈练习:请同学点击“想想做做”,自我检测,分组讨论,点击
答案,验证。提出疑难。疑难由学生解释,教师点拨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理论联系实际。
设计意图:据九年级学生特点.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学生的需要,给他们自主学习,提高能力一定的空间。开阔同学们的视野”让他们的思维更鲜活,更富有个性,使他们真正进入网络时代,充分感受网络环境的魅力.
主题: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大气压有关?你的收获、感受以及你更
感兴趣的问题给我留言好吗?
学生活动:学生在留言本中与教师、同学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将知识拓展创新。
设计意图:这是师生交流的平台,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精神。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也要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
第三节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强的应用-------------离心泵、抽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