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悲怆、最具离愁别怨的汉代镜铭

(2013-01-04 08:46:11)
标签:

艺术

文化

时尚

分类: 时尚收藏-铜镜辨伪

    镜之“铭”--铜镜断代、辨伪之五(1)

    铜镜铭文中最悲怆、最具离愁别怨的是汉代镜铭。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铜镜似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在无数的历史物质文化遗存中作为日常生活用品,铜镜却基本是生产和使用时间最长,历时年代最久,铭文最为丰富的艺术品。正如一件铜镜所铸铭文一样“七星朗耀通三界,一道灵光照万年”。  http://t1.baidu.com/it/u=1821679238,3757665926&fm=23&gp=0.jpg    

    我喜欢铜镜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纹饰精妙绝伦,还有它的铭文内容丰富、包罗万象。铭文字体形式也多样化,有秦篆、小篆、汉篆、繆篆、佐书、金文、鸟虫书、汉隶、草书、简体、花体、符号等。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思想意识和社会风貌的变化,对文学发展和书体演变以及政治、经济发展的变化都在铭文上有所反映、也是“以物载道”的集中表现。通常可分为两汉、隋唐、两宋三大阶段,元明清出现了衰退至终结。也许就是因为铜镜纹饰的美妙、铭文内容的海涵,所以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为更多的收藏爱好者所喜爱而关注,也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自身的价值被合理的释放和真实的诠释。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还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惊喜!同时也说不定会带来更多的忧虑和悲伤。但只要你是个鉴赏者,那就一定是会快乐的……

    中国铜镜的铭文出现于战国末年,只是个别现象,较为罕见,字体具有金文遗风。但到了西汉铭文就频频出现并逐渐开始流行,这里我就从汉代开始来表述铜镜铭文的特点。

 http://t2.baidu.com/it/u=1943228963,3337866294&fm=23&gp=0.jpg   http://t1.baidu.com/it/u=3903402546,4069668556&fm=23&gp=0.jpg

一、两汉镜铭

    汉代铭文形式最为多样,在西汉早期的蟠螭纹镜上就能经常看见,但字体较小,常是主题纹饰的一种陪衬,一般以篆书为主,通常是小篆,字形见长见方。到了西汉中期,从篆逐渐到篆隶夹杂的方篆,有棱有角,也有偏长、偏圆的篆体或略见隶化的美化形式,还有少许虫鸟篆,到后来就开始夹杂符号了。铭文在铜镜上的地位也逐步确立起来,出现了以铭文为主要装饰的铜镜。铭文布局上有轴对称和心对称两种,前者上下排列、后者依钮环绕,尤其是重圈铭文镜成为镜背主要纹饰的装饰手段,最多的铭文是六十多字。从西汉晚期到东汉,是铭文盛行时期,书体也从原来的篆体或隶中带篆,逐渐演变成成熟的隶书。到晚期铭文形式上通假通借、减字(省略)漏句、加字简化(减笔错别)和反写等频繁出现或明显增多。字间也时加符号或首尾有圆点或鱼形纹相隔。并出现装饰性字体,如悬针篆和变形篆隶体。   

    在铭文内容上,汉初社会百废待兴,建立了新的秩序,新的仕途选拔制度,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大展宏图。反映普通人渴望升官发财的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引发祝愿高官厚禄的吉语祝词大量出现,还有尚方自夸、广告宣传、延年益寿、多子多福等。虽然汉初采取了“予民休息”的政策,但内忧外患依旧,纷争不息,人们倍受妻离子散和离家劳役之苦,悲哀离愁、相思情语也从汉代乐府民歌走上铜镜的铭文。还有在古人心中可能认为铜镜的确具有驱邪镇鬼的魔力,它即可为活人驱邪、也能为死人驱鬼。加上汉代民间流传的升仙故事太多,也许他们相信只要恒心修炼,升仙的路是随时可以行得通的,何况在他们眼里,羽化升仙无疑是人生最完美的解脱,所以升仙驱鬼的铭文多了。到东汉时最具特色的是纪年纪氏、纪地纪事、和追求现实生活安宁的特殊铭文也流行起来,纪年铭流行,使铜镜年代的确定有了非常明确的参照,是重要的断代依据。有的铭文表现单独一种意思,比如爱慕相思,有的却是祝词和其他几种意思合在一起。

    http://t2.baidu.com/it/u=1721360999,2121061685&fm=23&gp=0.jpg

    但在汉镜铭文中最值得回味的还是相思情语和离愁别怨。这些铭文看似思念,却没有真唱男女思恋的赞歌,却实为生死离别的悲歌。不禁使人想起令人震撼的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还有《古歌》:“秋风潇潇愁杀人,出也愁,入也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这些凄惨悲哀的怨愁正是对汉代铜镜上那些相思铭文最好解读,它令人震撼,读了以后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现将上述各种分别举例如下:

    (一)、吉语祝词

    1、高官厚禄:

    “长宜高官”;

    “君长宜官”;“长保官位”;

    “位至三公、君宜高官”;

    “祝愿高官、位至三公、金钱满堂”。

    2、广告宣传:

    “吾作明镜、幽湅三商、雕刻无限….”;

    “…买者富贵,长宜子孙延年兮”

    “冶湅铜华清且明、与之为镜宜文章….”。

    3、尚方自夸:

    “尚方作镜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

    “尚方作镜真大好、…寿如金石为国保”;

    “尚方作镜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上有山人赤松子”;

    “尚方作镜佳且好,子孙番昌长相保,男封太君女王妇….”。

    4、长寿富贵:

    “寿如金石”;

    “家常富贵”;

    “常富贵、乐未央”;

    “日历大万、家富千金”;

    “寿如金石、累世未央”;       

    “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

    5、长宜子孙:

    “长生宜子”;

    “长宜子孙、富贵昌兮”;

    “明如日月、长宜子孙”。

    (二)、相思情语:

    “愿长相思”

    “长相思、勿相忘”

    “长毋相忘、贵乐未央”;

    “久不相见、长毋见忘”;

    “心思大王、美人在旁”

    “心思美人、毋忘大王”;

    “天上见长、心思君王”;

    “见日之光、美人在旁”;

    “美人大王、心思毋忘”;

    “天下太阳、幸毋见忘”;

    “…;卬天大息长相思、毋久”;

    “大乐富贵毋极、与天地相翼”;

    “修相思、烦毋相忘、大乐未央”;

    “大乐未央、长相思、愿毋相忘”;

    “长毋相忘、天下大阳、言所必当”;

    “君行卒、予心悲、久不见、侍前希”;

    “昔同起、予志悲、道路远、侍前稀”;

    “君有行、妾有忧、行有日、反无期…”;

     “常与君、相驩幸、毋相忘、莫远望”;

    “愁思悲、愿君忠、君不说、相思愿毋绝”;

    “与天相寿、与地相长、富贵如言、长毋相忘”;

    “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结心相思、毋见忘”;

    “与天毋极、与地相长、驿乐如言、长毋相忘”

    “道路遥远、中有关梁、鉴不隐请、修毋相忘”;

    “道路日远、侍前日稀、秋风日起、吾志日悲”;

    “...志存神而不迁、得并观而不弃、精昭折而伴君”

    “清冶铜华以为镜…千秋万世毋相忘、时来何伤”;

    “洁清白而事君...慕窈窕之君影、愿永思而毋绝”。

    (三)、纪年、纪氏、纪地、纪事:

    “永康元年正月午日…”;

    “…家在武昌、师出洛阳…”;

    “居摄元年自有真、…夫妻相喜日益亲善”;

    “许氏作镜自有纪、青龙白虎居中央…”;

    “李氏作镜真大巧、明如日月世之保…”;

    “天纪元年岁在丁酉、徐师伯所作明镜、买者宜子孙、寿万岁、大吉”;

    “始建国二年新家尊、诏书数下大多恩、贾人事市、不躬蔷田、…”;

    “新(汉)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

    “元兴元年丙午日天大赦、广汉造作尚方明镜....”;

    “永和元年正月广武造、宜君王、长米用”。

    (四)、现实生活:

    “积善之家、天锡永昌”;

    “明如日月、利父母兮”;

    “…君举孝廉士、州博士、少不努力老乃悔、吉”;

    “…胡虏殄灭天下复、多贺人民国家息、风调时节五谷熟(丰)”;

    “新兴辟雍建明堂、然于举士列侯王、将军令尹民户形、诸王万舍在北方…”;

    “…长保二亲具富昌、如侯王”;

    “…宜子孙、寿万年、家有五马千头羊”;

    “清之铜华以为镜、昭察衣服观容貌、丝组杂遝以为信、清光乎宜佳人”;

    “日有熹、月有富、乐毋事、常得意、美人会、竽瑟侍、贾市程万里”;

    (五)、升仙驱鬼:

    “上大山、见神人、食玉英、饮灃泉、乘浮云、白虎引兮直上天,寿长命、寿万年,宜官秩、保子孙”;

    “三羊作竟大毋伤、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顺阴阳….”;

   ….徘徊神山采其草、寿敝金石西王母”;

    “架蜚龙、乘浮云、上大山、见神人….”;

    “青盖作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熬四海….”。

    (六)、其他:

    自夸铭文中还常见有“日光”、“内清又叫昭明”,另外还有“铜华”、“清白”铭。尤其是“日光”和“昭明”,在西汉特别流行,遗留的这类铜镜也非常多,只要你留意就一定遇到。我以常见的日光和昭明镜为例来说明其他几种情况。

   日光镜品种不少,但主要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昭明镜全铭是“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杨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

    1、添加符号:

    在“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字间加“の”、斜菱形“田”或菱形等。

    2、省略减字:

    “昭明”镜中常缺“质”、“辉”、“杨”、“塞”等,昭明镜还常见“内清以昭明、光象夫日月、心忽而不泄”,省略比较随意,甚至是整句省略。

    3、加字:

    以加“兮”、“而”字为多见,多是因为镜的大小来加,从加一个而字到每个铭文间加“而”字,加完整的又被叫 “而字镜”的。比如:“内而清而以而昭而明而光而夫而日而月而心而不而泄而”或长或短都有。

    4、通假(通用、假借)或简化和省偏旁(减笔错别)等:

    镜—竟、 蜚—飞、 湅—炼、反返、 央、 熟、

    铜—同、 仙—山、 作—乍、巨距、 壅、 估、

    病、 狮、 与、希稀、 旁、 新、

    伯、 位、清、 患宦、  殃、  蕃、

    呆—保、 宫—官、 工—巧、月—明、 尹—君、始—如、

    九—久、 加—贺、 诈—作、游、 岁、贝—具等等。

    另外一些工匠偷懒或一些字在省去偏旁后仍然很难刻,比如在神兽镜的半圆方枚上,通常0.8厘米不到见方大小的地方要刻四个字,工匠们就会把笔画减之又减,难以辨认,如果你不熟悉铭文的话就基本不认识。这些字常在铸工较差的铜镜上多见,且铭文多不完整,文字也相对潦草。在昭明、洪海著《古代铜镜》第63页上整理了一些,尤其是《铜镜史典》写的比较详细,作为爱好铜镜鉴赏者就值得一读。

 

书桌上的文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79a61b301019lhr.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