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缘相对比较容易理解,而实际上它在收藏鉴别上相对复杂些,一是镜缘的形式、厚薄,二是镜缘的纹饰。早期铜镜都是平缘,在后期的一些光边素镜上也能看到。但平缘镜容易破损,所以从商代开始镜缘为增加强度,在边缘形式上便产生了卷边立墙和宽平边两种,这种做法至今都被造币广泛采用。这里我就将一些比较显著的、容易识别掌握的,具有显著特点的边缘汇总一下,供大家参考。一般不会面面俱到,也许还有遗漏,那就只好请各位谅解。
http://t2.baidu.com/it/u=2753429642,3257793921&fm=52&gp=0.jpg
一、齐家文化时期:一般素镜是光边素平缘和弦纹缘,或者说镜面平直无边缘。厚0.3毫米左右。
二、商周:常见圆形,较小、较薄,厚2-4毫米。可以是平缘特色或镜背整体纹饰完全覆盖,边缘是稍许隆起的圈带和宽平缘,另外镜背最外缘是两个圈带,中间夹小乳丁纹形成的宽圈带纹缘。尤其是西周晚期镜缘开始有凸起、凹下或微上卷的变化,这是除了美观外主要为增加铜镜强度的需要。
http://t3.baidu.com/it/u=3166924008,2708863914&fm=23&gp=0.jpg
三、春秋战国时期:圆形多见、常见方镜。方镜、特种工艺镜较厚,而圆镜精巧、绝大多数铜镜很薄。通常初期边缘平,后发展为素卷缘,到晚期出现了连弧缘.但一般多为立墙式素卷边,有的称“匕缘”,这是那时起的特色。特点是边缘向上卷起,顶边尖窄,没有纹饰,所以称为素卷缘。如纯地纹镜、三字镜、菱形纹镜等。少数是或宽、或窄的平缘,不过还有个别春秋战国铜镜的镜缘很厚。见上图
http://t2.baidu.com/it/u=1634228822,3493824873&fm=23&gp=0.jpg
http://t1.baidu.com/it/u=46547216,1095828013&fm=23&gp=0.jpg
四、汉代时期:镜圆形厚实,其他形制罕见,镜缘复杂化。西汉早期承袭战国遗风,仍有卷边镜缘,又从宽后逐渐变为外缘厚、内部薄的特点。多见平素缘和连弧纹缘。内外厚薄比是1至2倍,从断面上看有的镜缘呈斜坡状。东汉至六朝镜缘的形式由平缘逐渐立起,出现高尖的三角缘和逐渐加深的斜缘,一些神兽镜、龙虎纹镜为三角缘。从西汉到六朝的镜缘和战国镜的边缘除了形式上的有很大不同外,还有一个显著的差别,既在这较宽的边缘上,有一部分是素面无纹的,如四乳四虺镜、草叶纹镜。一部分有流云、多圈带的三角锯齿纹、双线波折纹、短斜线纹、花枝纹、几何纹以及复杂精美的禽兽纹。如规矩纹镜、神兽纹镜、画像纹镜等。镜缘上的锯齿纹、短斜线纹,连弧纹是区别于战国和盛唐以后镜的显著标志。
http://t3.baidu.com/it/u=3329183013,4204141041&fm=23&gp=0.jpg
五、隋唐时期:圆形为主,其他镜形多见,比汉镜厚实最为厚重。通常边缘凸起或高卷,有的镜缘高厚内斜极甚,层次感强,见海兽葡萄镜。一般素缘居多,隋和唐初锯齿纹、点线纹流行。镜缘高平向外略有斜坡,圆内侧多饰锯齿纹一周。唐初镜缘装饰有忍冬、卷草纹,盛唐始各种缘纹出现,常见叠云纹、流云纹、月牙纹、水波纹、卷(蔓)草纹、花枝纹、重瓣花纹和峰、碟、鸟纹等,晚唐后素缘又多了起来。也有个别是平素窄缘,如蟠龙纹镜是平素窄缘。有些花式镜的菱瓣、葵瓣中有纹饰(花鸟纹、花枝纹、祥云纹或流云纹),是素窄缘,如果把它的瓣内纹看成是边缘纹饰,那么缘就是菱瓣缘和葵瓣缘了。
http://t2.baidu.com/it/u=488289377,3790424201&fm=9&gp=0.jpg
六、宋辽金元时期:宋辽铜镜多为素缘,宽、窄都有,但窄缘多,通常窄边比较方正。素镜也有光边素缘,但大多数镜子没有明显的内外区之分,主纹外就是窄素缘,比如商标铭文镜和花草镜等,这种情况金代也有。尤其是花式镜的棱边较窄、较廋,不够流畅和饱满是区别于唐代花式镜棱边的特征之一。但也有少量镜种是由连珠纹来划分内外区,在花式镜中还有以近圆、似菱花或葵花样的弦纹来区分。
http://t3.baidu.com/it/u=3037716378,416326040&fm=15&gp=0.jpg
宋代柄镜的镜缘与柄的凸边连成一气,也是区别金代镜的特征之一。
金代也是素缘为主,但镜体较厚,已无宋镜的轻巧。也有不少宽素缘镜,双鱼镜就是典型的镜式,这种宽素缘和汉镜类似,在唐宋镜中很少,也可以认为是那个时期金镜的特征。也有圆素窄缘内切菱花形的花式缘,但一些铭文镜是分内外区的,通常内区是神兽纹,外区是铭文,弦纹缘,并以高凸弦纹分割内外区。还见圆镜缘内侧常设二层台阶,二层台阶有宽有窄,宽台阶上多饰有花纹或铸有铭文,有柄镜的镜缘则与柄缘隔断。另外、金镜还有一个区别其他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镜缘上錾刻官府验记的字样和花押,所以凡镜缘有錾刻的镜子基本都可以定为在金朝统治范围使用过的,这些铜镜有汉式和宋辽镜,但金镜最多。虽然辽代也禁铜,有一阶段铜镜买卖也要经官府验证,但金代禁铜最严,所以一般把边缘有官府验记的铜镜都定位金镜。除非是明确考古出土地点、镜式、时间纪年等其他旁证确定是辽代、南宋镜。
http://t1.baidu.com/it/u=3012433451,1547877179&fm=23&gp=0.jpg
http://t1.baidu.com/it/u=384578284,1529477618&fm=23&gp=0.jpg
元代铜镜只是继承宋金遗风,继续制作而已,在艺术上基本无创新。镜缘是以素缘为主,宽窄都有,以宽为主,里厚外薄,里直外坡。镜体相对较为厚实。
http://t1.baidu.com/it/u=1556995457,310015933&fm=52&gp=0.jpg
七、明清时期:都为素缘,宽窄都有。镜体是明代厚、清代薄,明代宽素缘相对较多,细窄弦纹缘多稍卷,似立墙式。还有一种素宽缘、缘中部内凹,两边上卷,外侧略高于内侧。清代相对细窄缘多。
在《铜镜文化与图案》一书中,还提到一些常用作镜缘的纹饰,主要是:绳纹、鸟纹、龙纹、饕餮纹、蟠螭纹、鱼鳞纹、云雷纹、兔纹、蝉纹、圈带纹、重环纹、四瓣花纹、窃曲纹、环带纹、蟠虺纹等。在这里也一并收入提供参考。
关于所谓的“八尺神照镜”http://blog.sina.com.cn/s/blog_979a61b301019oei.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