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俘虏的文字

(2012-04-18 17:52:22)
标签:

马永庆

宋体

文字

米脂婆姨绥德汉

西安晚报

文化

分类: 散文

                   被俘虏的文字

 

                             吴克敬

 

文字遭遇俘虏。谁有这样的本事呢?

在马永庆的《随心》书稿还未到我的手上时,我是不敢想象的。因为鲜活的文字,从出生以来,便充盈着无限的生命张力,桀骜不驯,血气方刚,随心所欲,我行我素,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有其十分独特的性格。不是吗?历史上发生了多少文字狱我没统计过,但在我有限的读史记忆里,就很不少。许多人因此而掉脑袋,满门抄斩,以致祸连九族。然而,结果又怎样呢?没有谁能杀死文字,人被杀了,文字还活着,而且因为血的浇灌,文字活得更加旺盛,更加有力度,有性格,而且以它内在的力量,把所有对文字不敬的人,以文字的形式,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敬畏文字。

我还知道,绥德汉子马永庆也敬畏文字。米脂婆姨绥德汉,马永庆成长在那个养育汉子的神奇地方,读书到了文化积淀深厚的西安,以一支笔闯天下,在经济领域闯开了一片亮堂的前景,又在文化界里打拼,亦获得一片光彩的未来。随笔集《酒趣禅缘》一版再版,博客里的粉丝日增月盈,几近百万。一个非专业的文化人,弄起文字来,竟使专业人员还要汗颜,原因可能很多,归根结底,也许只这一条,敬畏文字者,必然会被文字爱戴,而心甘情愿地做他的俘虏。

马永庆是幸福的,他有文字做俘虏,他就必然有所发现有所得。请与我一起翻开他的书来看吧,俯首皆是充盈着生活智慧和文化光芒的文字。《中乐道》小集里:酒,液体的火。火形水性,刚柔并济。常言道,水火不容。而酒则不然,恰是水火相融。”“不要死读书,不要读死书。喝酒也是读书,喝酒胜于读书。常能和圣贤们酌酒,就如同在一起博览群书、活书。怎么样?这样的感悟,这样的洞明,没有甘为俘虏的文字帮忙,是出不来的。再是《生活有道》小集里:年轻人没老过,老年人年轻过,年轻时别张狂;老年人难回首,年轻人终有老,老了后戒卖老。”“男人心中的女人,与其说是爱的,更不如说是收藏的。哈哈……阅读到这里,不知朋友们有何感受?我偏执地以为,文字之于马永庆,不只是他智慧的俘虏,更进一步,还是他小心收藏的情人呢!

我的话多了,不像马永庆的这部书稿,话都很短。这让人慌愧,佛家的舍利子,就没有大块儿的,小则小矣,却极宝爱。而一些虚肿庞大的东西,譬如人自己,站起来目空一切,躺下去幻想万千,却不过一俗身子也。但我由不了我了,给绥德汉子马永庆,还手书了一阕他家乡的小赋,附录于后,既期望马永庆先生批评,也恳望读者诸友赐教:

 

绥德古城,古为秦汉名邦。晋、蒙、宁、陕相接之地,蒙、羌、回、汉相连之所。人文荟萃,绥民以德。控边塞,保家园,功高德隆。

绥德古城,秦皇北巡,足迹犹在;三丰修道,遗墨尚存。昭君出塞,文姬归汉,无定河边,金戈铁马,黄土地上,烽火连天,历史记忆,弥久履新。

绥德古城,高阁低屋,雉堞连云;文明风尚,世代相传。信天游唱响天南地北,大秧歌扭红世界各地。石雕工艺,民间剪纸,上承汉唐风韵,下融民间风情。土窑洞里小米甜,四十里铺羊肉香。

爱绥德:壮怀激烈的故乡。

赞绥德:神奇美丽的地方。

                                   

                                          发于2012418日《西安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咱们老陕
后一篇:好 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