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bmiddle/977c5b22nc855d67472d5&690
喧嚣的港河湾
我的家乡河流众多,水网交叉!许多河流叫不上名来,乡亲们大多根据其地理位置,随意给它起个名:“东河”、“西河”、“门前河”、“屋后河”、“田头河”
。名字俗成了,大家心中自知。
我们的小村子三面是河,三条河成H字型,村子就坐落在H字前端,再前面便是一条东西大道,现已成为乡镇级公路,左通镇政府,右达市内。村东的河就叫“庄东河”
,村后的河叫“屋后河”
。而村西的河却有个响亮的名字:“港河”
。其实,论规模,“庄东河”比“港河”长得多,宽得多,是水上交通要道。但它是上世纪70年代新开的,而“港河”却古老得多,没有人知道它的岁数,也许当初的村子就是因它而建,正是它,哺育了我们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的村民。
“港河”与“屋后河”交叉处,便是我们的“港河湾”
。别看这河湾面积不大,却是村里最热闹、最喧嚣的地方。因它的河西、河北,是村里赖依生存的大片农田。公社化时,人们下地干活,都在这里聚集,听队长派工。劳作之余,也都在河湾的大树下憩息。老人们在这儿纳凉唠家常,孩儿们在这儿嬉闹玩耍。村里的许多新闻要事,都是从这儿发布,再飞向村内和地头。这里烙印着我们童年的足迹,记载着村民们感人的故事,印证着村里的历史变迁。
童年的我,正是在这港河湾学会了游泳,渐渐地,十多个小伙伴在水中已捉不住我。在水中,我翻转潜底,声东击西,如鱼得水,是伙伴们佩服的游泳好手。正是在这河湾练就的游泳技巧,打下的良好的游泳基础,才使我后来成为横渡长江的运动健儿,取得内河十里游泳赛的第一名。
港河湾的东河沿上,有许多高大的槐树,高高的树枝上,落户着许多鸟窝。每到春天,我们最喜欢的活动便是掏鸟窝。每天仰着头,观看鸟儿们从窝里飞进飞出的情景,判断它们生蛋、孵化、喂食的情况,估计哪只窝的小鸟羽毛长成,即将出窝了,便爬上树去,将它捉下来,装在笼内养着。童年的我,是爬树的高手,十多米高的大树,光着脚,怀揣着一匡细绳,噌噌几下便到了树头。那又细又软的树枝在我脚下乱颤,常吓得奶奶在树下跺脚,又不敢大声叫喊,怕惊得我掉下树来。掏得小鸟后,放下怀中的细绳,让地下的伙伴将鸟笼系上,我再慢慢将鸟笼提到树上,将小鸟装进笼内,再慢慢放下,由地上的伙伴接着,我再慢慢爬下树来。往住离地还有三、四米高时,我即纵身跳下,吓得树下早己颤抖的奶奶大叫“没得命!”可我却若无其事地爬起来,笑着去忙我的鸟笼。
港河西岸的大田里,有二爷的看青棚,那是夏天晚上最喧闹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听到二爷讲许多动听的故事。二爷开心时,总是讲<<三国>>里刘、关、张,赵、马、黄打仗和诸葛亮用计的故事;生气时,讲<<水浒>>里,梁山泊英雄造反的故事;忧郁时,讲些鬼怪的故事。孩子们最爱听,又最怕听的是鬼怪故事。据说村东的古银杏树上曾有一条巨蛇,身体盘在树上,头伸到我们的港河湾喝水,后来被雷公劈死了。吓得孩子们不敢回家,不敢走夜路,不敢下河游泳!
我最喜欢港河湾的初秋,每当中秋节来临,港河南端河面上的菱角熟了,大姑娘小媳妇们,坐上自家的木澡盆,在河面划来划去,忙着采菱角。那红色和浅绿色的,尖尖的菱叶下,长满了两角的,四角的菱角。我并不在乎菱角肉的鲜美可口,而是在乎采菱角过程的愉悦。每当此时,我们孩子都早早下水,将姑姑、婶婶、大姐们的澡盆拖向河心,她们在河面一字排开,翻开菱叶,摘下菱角,放进澡盆。一边采菱,一边前进,待菱角多了,我们水中的孩子把她的澡盆拖到河边,卸下菱角,再把她和澡盆拖到她原来的位置。遇有澡盆漏水时,她们总吓得尖叫,反而是我们孩子安慰她们,并迅速把她们拖到河边。我们成了救美的英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这一切已成为历史。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唯有那不再喧嚣的港河湾,河水仍不分昼夜地流淌着,流向龙河,流向长江,流向浩淼的大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