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捕蝉

(2012-07-18 00:09:33)
标签:

居巢

竹杆

面筋

齐民要术

树枝

分类: 回忆

           http://s10/bmiddle/977c5b22nc508da5cae49&690

                       捕蝉

 

    童年最喜爱的活动,要算是夏天捕蝉了。
    捕蝉的方法很多:用铁丝弯成一个直径10--15公分的圆圈,接头处留一个柄,再用纱布做成与铁丝直径相同的三角形口袋,将袋口套缝在铁丝的圆上,将柄绑在一根竹杆上,举起竹杆就可用袋口罩蝉了。也可用麦草的尾端一节,编成网状的套,用竹蔑做成圆套上,形状与纱布做的口袋一样,然后绑在竹杆上便可罩蝉。两者原理一样,只是前者的罩是软的,方便在树枝丛中穿过,后者是硬的,不便在树枝丛中穿过,容易惊飞蝉。还可用一截硬铁丝,磨尖一头,绑在竹杆上,象长矛一样刺蝉。但必须掌握好角度,蝉与“矛”成90度直角最好,低于45度角容易刺滑掉了。还有一种晚上捕蝉的方法:一人点上火把,一人摇晃树杆,树上的蝉惊飞起来,朝火把方向飞来,直扑到你身上,你只须一只一只捉起来。但夏夜的树脚下蛇很多,不小心会被蛇咬。最好的方法是“粘” 。用面粉加水,调成做面条的面团,再在水中不断洗去面团表面的的浮面,最后成了“面筋” 。面筋离开水后,空气吹干上面的水份后,变得很粘很粘,把它缠在竹杆头上,对准蝉的翅膀一刺,蝉便粘在竹杆上,百发百中,无一逃脱。这是我最常用的,也是最佳的捕蝉方法。

 

    捕蝉的方法很多,而捕蝉的技术更为重要。就拿捕蝉的竹杆说吧,要选不粗不细正合自己手的。粗了举不动,细了又太软,使不上劲。竹杆要直,才便于瞄准和使劲。弯曲的竹杆不便于瞄准和使劲,容易刺偏了,把蝉惊飞了。竹杆不能短而无稍,短了,够不着高树上的蝉,无稍的竹杆没有弹性,竹头的平面面积过大,不便于装“面筋” 。装上面筋后体积也大,容易被蝉发现而惊飞。因此,长而直,粗细合手,竹稍弹性大小适度的竹杆是捕弹最好的“武器” 。捕蝉时,先选好目标,根据目标,调整好自己站立的位置和角度,尽量避开蝉的视线。然后在树枝丛中选好竹杆进出的空隙,将竹杆轻轻举起,伸进树枝丛中,从后边悄悄接近蝉。当竹稍离蝉三、五寸时,迅速一推,竹尖的面筋就粘上蝉翅,蝉就被粘上了。
    蝉在古代一直为文人墨客所赞誉。古代曾有<<蝉赞>>,诗云: “虫之清洁,可贵为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是说蝉有出污秽而不染,吸晨露而洁净的天性。蝉高枝独处,鸣声悠远,宿不居巢,惟露是餐,显示它的“清高”、 “廉洁”的品性。古人常把它喻作高尚人格的化身。三国时,曹操的儿子曹植说蝉“实淡泊而寡欲兮,独始乐而长吟;声激激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而清流. 。”古人的<<寒蝉赋>>更是对蝉赞美有加: “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有节,则其信也。”能集“清、廉、俭、信”于一身的,无疑是道德高尚之人。进而引伸为“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于是,蝉被身价百倍地被看成是“至德之虫” 。可在孩童的我们眼里,蝉只是自然界里很不起眼的,专吸树汁的,有害于树木的小昆虫。而且,夏日蝉声躁起,扰得人不能午睡,着实令人厌烦,非捕杀不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我们便是打奸除恶的“英雄”!
    平心而论,幼小的我们并不懂得这些道理,只是在那艰苦的年月,吃不饱肚子,以蝉来充饥而己。因为蝉是可食的昆虫,据说自汉代起,蝉就成为帝王筵席上的佳肴。北魏的<<齐民要术>>就有对蝉烹食法的记载: 蝉脯菹法: “追之,火炙令熟,细擘下酢。”又云: “蒸之细切,香莱置上。”又云: “下沸中即出,擘如上香菜蓼法” 。据说,古希腊和罗马人也常掏取土中的幼蝉,烹制出十分可口的莱肴。现在的澳大利亚和非洲一些国家,也流行吃蝉。可见,全世界古今中外都吃蝉。如今还有人因此而养蝉,成了发家至富的“新型产业” 。
    童年的我,是小伙伴中捕蝉的高手。每当捕蝉时,身后总跟着四、五个孩子,多时十来个。帮着提蒌子装蝉的,帮着在树上寻找目标的,捕到蝉后帮着从竹头面筋上抓蝉的,吃蝉时帮着剪蝉腿,去蝉翅收拾的。他们跟着我,一是因为我捕蝉的工具好,二是捕蝉的技术高,三是烹食蝉的手艺好。我捕蝉的竹枝是从竹林中专门挑选的,竹头上缠的是“面筋” 。别的孩子家中哪有面粉来洗“面筋” 。在捕蝉时,选定捕捉的目标和角度,掌握捕捉的时机,如何刺粘蝉翅,树枝晃动,竹杆晃动时如何修正提前量,保持竹杆的稳定牲。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技术的。我是小伙伴中技术掌握最好的,因此每次捕蝉都很多,我烹食蝉时,都是用油炸,因此更好吃,而且小伙伴们人人有份,看着大家吃得有滋有味,我心中总不由升起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不知怎的,现在的蝉少了,城市里似乎听不到蝉叫声。唉!什么时候能再捕一次蝉,再吃一次油炸蝉啊!那香脆酥甜的味道太诱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雨落荷塘
后一篇:我认识的阿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