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男】零基础4000词语英语逆袭计划
(2023-07-04 01:39:35)【刘一男】零基础4000词语英语逆袭计划 下载
【刘一男】零基础4000词语英语逆袭计划 下载地址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 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堵己。”®他认为,每个人都是有良心的,善待他 人必将获得回报。曾参一日三省中强调“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考虑一下为别人着想 是不是实实在在的,是否尽心尽力了。荀子继承孔子的“仁者爱入”,发挥了孟子的 “亲亲仁也”,同时又接受墨子的“兼爱”,因而他把爱分为“爱人”和“爱民”。“爱人” 是道德价值的选择,爱人的道德价值就在于憎恶那些害人的人。墨子强调了 “兼相爱”,
是对于孔子仁学(.人学)的“泛爱众”的发扬,是仁的博爱精神。孔、墨“爱人与 “兼爱”之辩,互补互济,更全面地架构了古人“爱”的内涵。后期墨家发扬墨家兼爱 思想,《大取》、《小取》满篇都是“爱人”,“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 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周爱”是排除了任何外在的限定和条件的普遍 的人类之爱。董仲舒继承了“仁爱”的传统,吸收先秦儒家“仁者爱人”。董仲舒的爱 人而非自爱、爱人类而非独爱其身、惟德是亲而非亲亲为亲,都是对儒家仁学(人学) 的发展。《春秋繁露•考功名》提出“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要求人们自,觉克服私 欲,依“礼”而行,“为天下共利”、“圣人积聚众善以为功”。宋明理学家发展了以往的 仁爱论。使人学达到了高峰。周敦颐在仁爱问题上,回答了怎样“仁民爱物”,“君子悉 有众善,无弗爱且敬焉。”®即善无不学,而使众善,恶无不劝,不弃一人于恶,这便 是仁而爱。、张载则强调了应该爱,“惟大人为能尽.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 必兼爱;成不独成”,并解释了应该爱的原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所谓‘君子 之道四,丘未能一焉者也;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所谓‘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 者也。”因为,人生来都平等,相聚都应该珍惜,把自己和他人一样看待,只有 i我也爱人,才能达到“仁”的一体的精神境界。张载期望人能通过修身去欲,将自我 融合到社会各阶层和自然界中,不能偏私自己,睪“博施济众”,将他人视为同胞兄弟, 将万物视为亲密朋友。朱熹认为,“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依据,“仁”离不开人的 身体,“仁”存在于人的心,“仁者,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d然仁,理也人,物也。以 仁之理合于人之身而言之,乃所谓道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