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一定要大量反复重复!
(2014-12-10 22:31:10)
今天看了一篇博文,说是在学习语言时,要反复重复强化。论点看着貌不惊人,但其中的理论剖析很值得人学习,现在将其整理一下,时刻提醒一下自己吧。
第一,一个人的第二语言习得受两个不同的知识系统的影响,一个是习得系统,另一个是学习系统。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
习得系统:是潜意识的,在第二语言体系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学习系统:是有意识的,就是大家所理解的有意识的学习语法、句式结构。这个学习系统的作用是有限的,只对习得系统起监察作用。即利用有意识的学习的语法知识来对无意识学到的输出进行修正,以达到语言输出的精准性。
第二,
这样一来,问题又来了,如何才能启动人的习得系统呢?这里又有一个著名的是输入假说,任何输入的语言的输入都要基于在可理解的基础上,即可理解性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即:可理解性的输入———习得
现在的问题就成为,可理解性的输入就能换得语言的习得吗?
那为什么就会出现了我们很多孩子即使每天听,看半个多小时,都难进行口语输出呢,也就是说这么难习得呢?这个问题,后来在施密特的“注意理论”中得到解释,“注意理论”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已经进行了很多年。
第三,施密特的注意理论
注意理论:其中的一个内容是反复练习已使新注意到的语言进入长期记忆,以备日后随心所欲的使用。
注意理论指出,在这过程中,频率是第一重要的,在条件均等的情况下,某一语言形式出现的频率越高,就越有可能被注意到。从而越被容易吸收。
语言学习是从输入到习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频率的次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扩充为:可理解性的输入—注意——反复练习——吸收——习得
第四,到此问题就解决了,但还要再梳理一下:反复练习和长期记忆的关系。
人的记忆可分为三个阶段:感觉记忆(初略读一读)———短期记忆(多频率强化,引起注意)——长期记忆(习得,随时调取)
可以看出,在信息从感觉记忆进入短期记忆,再由短期记忆进入长期记忆的链条中,短期记忆是关键,而注意是短期记忆的关键,即出现的频率次数,强化的次数、
只有进入长期记忆的信息才能被自由地提取、使用。短期记忆中的信息被强化的次数越多,进入长期记忆的可能性就越大。长期记忆的空间是无限的,而且长期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越多,就越容易接纳新的倍息。也许到这里,大家就会看到,有的孩子为什么学的越来越轻松,有的孩子越学越吃力。
[size=+0]
到这里,我们就会豁然开朗,虽然每天看了,每天听了,为什么就是没有提高,这也是我家的老大目前的英文学习情况。她在一家台湾人办的教学机构学了近2年英语,感觉她一直在学新的,在往前赶,但好像什么也没有抓住。我们在家虽也有亲子阅读,但只是整体性地看,没有精读,每天换一本新的,极少复习,没有反复听音频。
1.因为她没有进行多频率的强化注意,她看的动画,书都是一带而过,都只是感觉记忆,也许她注意到了一些信息,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多次数、多频率的练习,比如说多次听,多次读,使得这些信息更不可能进入长期记忆,长期记忆里没有信息,那就谈不上输出了。
2.(付出了“时间+金钱+精力”)学了=/学会了,两年在机构的学习经历让我深刻悟出这个道理。其实,不光是英语学习,拼音也是!银子就算了那个再挣,耽误了时间才是最难追回的!以为孩子在机构学,就以机构为主,亲子为辅,这样的资源配置是太愚蠢!不是我打击所有的英语学习机构,至少大部分的英语培训学校,商业运作的味道太浓,即便是初衷是好的,也许到后来,都变了味。况且一个班12个孩子,一节课90分钟,去掉上厕所喝水和维持秩序的时间,真正花在每个孩子上的时间所剩无几。再加上,这个机构的教学理念与我在爸妈网所侵染的教育理念渐行渐远,几乎所有的活动都会收费,而且人还暴多,稍微迟了点,就报不上名,就像现在的青番茄。
总结:英文的学习一定要反复大量重复!不能盲目追求进度,英文阅读不能只是看个大概,走马观花,一定要重复!怎么重复?一本书可能只看一两遍,但可以重复和这本书相关的其他要素啊,配合音频、视频、游戏(包括手工、涂色、贴贴等)全方位进行立体重复,方式不一样,但内容和核心确实一样的!这也就是HIGH版经常讲的拓展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